再次见到艾博彬,是今年上海车展举办期间。时隔一年多,他的身份有了变化。去年11月,艾博彬正式接替全春泽就任德尔福中国区总裁。当时,全球正在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面对危机,艾博彬将如何带领他的团队,开拓中国市场,继续推进本土化策略,本报记者就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对艾博彬进行了专访。
记者:中国车市经历了去年的回落与低迷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强劲复苏,销量跃居全球第一,这让很多人对中国汽车业又充满了希望。作为一个在中国工作多年的汽车业资深人士,您如何看待这一情况?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有何言判?
艾博彬:去年,全球车市因金融危机受到很大冲击。即便这样,德尔福仍然认为,经济危机对中国汽车市场及中国整体经济的冲击都只是暂时的、局部的。中国汽车市场与欧美的情况不同,欧美市场的整个金融体系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冲击,这种冲击阻断了欧美汽车市场的两条生命线:一条是消费者购车贷款的生命线。欧美大部分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是将贷款作为购买汽车的资金,由于金融体系崩溃,这条生命线自然中断;第二条生命线是对于制造厂商而言的。这些公司需要运营的资金同样来自于银行和金融体系,而金融体系的崩溃,也砍断了这条生命线,所以危机对欧美汽车市场影响是深重的。而中国的金融体系相对来说比较独立,总体上仍很健康。另外,中国汽车市场本身具有很大的内需增长潜力,中国政府对于市场的停滞反应也非常迅速,迅速推出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使中国汽车市场很快就有回暖迹象。
我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是十分看好。中国汽车市场的飞跃发展对我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992年,德尔福想进入中国发展,我当时第一次来到中国进行考察,那时的中国还是一个自行车王国,满大街都是自行车。而今,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我就像一个观众,参与、亲历并见证了中国汽车市场这10多年的发展,如同看了一场电影。我给这场电影起了一个名字,叫《从自行车王国到汽车王国的辉煌历程》。
记者:金融危机袭来,对德尔福在华的业务影响到底有多大?德尔福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艾博彬:金融危机对德尔福在华业务有一定影响。因此,德尔福所面临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应对目前市场的变化并减少对德尔福业务的冲击,同时保持公司长期的战略,不能因为短期冲击而失去了长远目标,即在中国继续投资、拓展业务,深入实施本土化战略,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这是公司需要上下达成的共识。
德尔福汽车系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艾博彬
记者:面对挑战,德尔福采取了哪些相应的对策?
艾博彬:我们的应对措施是我们发动全体员工上下齐心协力,在不影响德尔福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下,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保存现金流、降低库存等。这样的情况让我想起了读大学时候的自食其力。当时由于经济比较拮据,经常会发生开车时汽油紧张的情况。比如车子正在高速路上开着,突然出现低油量的警告,这时候就必须马上采取措施,开始减速,以此来减低油耗。同样道理,德尔福也必须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应对短期挑战。
记者:您从去年11月份开始出任德尔福中国区总裁,正遭遇金融危机,您在接任这个职位后,感到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艾博彬:说实话,我就任之时市场正处于较为艰难的阶段。作为一个领导者,我感到身上所背负的责任,那便是继承并发扬德尔福对于客户的长期承诺和专注。在中国市场上,德尔福是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这个实力和地位是德尔福需要努力保持的。我想,在接任中国区总裁后,我将会带领德尔福团队紧跟客户的脚步,对他们的需求迅速做出响应,继续为他们提供强有力的生产、技术和人才的支持。
记者:日前,德尔福宣布已与上海汽车合作,将为其开发中度混合动力电动车提供混合动力技术。这是否意味着德尔福今后在华的业务重心将放在新能源这个领域?
艾博彬:新能源将来肯定是德尔福在华业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德尔福与上汽关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合作项目,我们感到非常振奋。目前,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行新能源,德尔福在此方面有着较强的技术及成熟的产品可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支持。我个人认为,中国将来很有可能在新能源方面成为全球的领先者,就像中国的电信行业一样实现跳跃式发展。在新能源方面,德尔福有能力、同时也有经验为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德尔福早在20年前就开始开发新能源及降低环境影响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汽车技术。目前,德尔福正积极参与和多家中国整车厂商的合作,开发关于新能源方面的项目。从产品和技术方面来说,德尔福拥有非常广泛的产品和技术,从微混、中混、全混,到插电式电动汽车,德尔福都有相应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今后,德尔福将会继续在新能源开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为中国客户提供支持。
记者:您在德尔福(中国)工作了超过9年时间,您感觉这段经历带给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艾博彬: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对我而言非常重要,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我职业上的成长,都是我在中国的工作经历所累积起来的。我父亲曾经教导我:“对企业的管理经营实质上是对人的管理经营。”但我真正体会和掌握这句话的意义,是从我在中国的实际工作中感悟到的。因为机器、厂房这些资产固然重要,但并不是企业成功的核心因素,人力资源才是企业的灵魂。作为一个管理者和企业领袖,应该经常思考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你愿意为你的团队付出多少?第二,你是不是知人善任?第三,你愿不愿意给你的团队放权,放多少权?亚洲人都很讲究“关系”,“关系”其实并不是一个负面词汇,关系是人与人在相处、合作中长期互相信任所建立起来的。诚信是合作成功的基础。这些都是我在德尔福工作及生活经历中慢慢感悟学习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