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富华工程机械公司、华劲车桥公司等国内外车桥企业,前不久携各自重点产品亮相北京国际车展零部件展区。记者从展馆现场了解到,随着国内汽车市场迅速发展,车桥行业产销形势喜人,加紧生产、缩短供货周期、力争保障产品供应是当前各车桥企业的经营重点。
更令人欣喜的是,车桥行业在产销两旺的市场形势下不忘提升经营质量。多家受访企业表示,企业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根据整车市场走向和需求变化特点进行了产品结构、供应链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调整。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成为国内经济界热点并逐步为企业所接受的环境下,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反映了国内车桥行业正逐渐走向成熟。
一季度产销火爆
车桥行业直接受益于国内汽车市场、尤其是商用车市场发展。在展会现场,广东富华执行董事杨先生告诉记者:“一季度公司车桥及其他各类零部件产品的产销量同比均出现大幅度上升。尽管我们的车桥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500根/天,但仍满足不了需求。目前国内市场尚有近3亿元额度的订单尚需完成,国外市场的订单完成时间也排到了三个月以后。”
展馆之外同样传来市场火爆的消息。国内前桥生产企业义和车桥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展会上,当记者致电询问时,企业方面介绍说,一季度义和车桥销量创下新高,公司为保质保量完成订单任务,已将全部精力投入生产和质量保障,目前该企业生产运行良好,为主机厂提供了有力支持。
另据了解,汉德车桥一季度车桥总成产销突破10万根,创历史最好成绩。该公司表示,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目前,汉德公司已拥有多系列双级减速驱动桥、单级减速驱动桥、转向前轴及各类车型用桥逾百个品种。
为有效解决市场增长带来的供需矛盾,多数车桥企业通过产能扩张和流程改进来提高供货能力。据悉,今年初,广东富华斥巨资兴建的富华重工目前已竣工投产,新厂区将有力支持富华的工艺能力。“预计6月份广东富华车桥总体产能将达到5000根/天,能够有效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杨先生告诉记者。
产品日益多元化
记者调查中发现,广东富华、义和车桥、汉德车桥等国内重点车桥企业的产能扩张并非单纯的数量增长,而是伴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进行的。
义和车桥是国内轻型车桥的主要制造商之一,但近年来该企业投资的重点正在向重型车桥、乘用车桥等方向发展。2009年他们重点培育的重型车桥、乘用车桥产值增长迅速,为此该公司新增两条重型前轴辊锻工艺生产线、两条热处理线、四条车桥加工线及20多台加工中心,目前已基本开工投产。2010年该公司预计销售前桥120万根、乘用车桥20~30万根,产值突破26亿元。
广东富华是国内半挂车桥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又新上了悬挂、刹车系统等产品,逐步走上多元化道路。
有关专家表示,国内车桥企业在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是,以主导产品为基础,在巩固现有优势产品的同时,发掘新市场、新业务,通过研发投入和设备升级,开发具有更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提高盈利水平。
关键部件多重保障
采访中记者发现,广东富华在企业宣传中特别强调“是国内惟一具备制造并能热处理准双曲面齿轮的驱动桥独立厂家”。广东富华重工卡车桥设计总监奥华多•贵达告诉记者:“齿轮是驱动桥的关键零部件,齿轮质量和工艺水平决定了车桥的寿命、稳定性和噪声程度,富华实现自产就是要确保这一关键零部件的品质。”
义和车桥在关键零部件自主生产方面也有大的突破。该公司两条重型前轴辊锻线投产,提高了企业自供能力,保障了车桥生产的进度。
业内专家指出,企业实现关键零部件自产自供,具有三方面的好处:其一便于关键部件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其二防止关键技术的空心化,避免生产发展受制于人。其三增加供应链长度,通过整合产业链条增加营利点,并在市场出现波动时及时有效地消化采购成本。
市场模式趋向成熟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零部件企业纷纷反思国内国际市场定位问题,许多内向型企业重新定位海外拓展思路,外向型企业则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车展期间车桥行业的实际表现也能体现出来。
华劲车桥是一家以出口为主的车桥企业。该企业展台前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企业的产品80%销往海外,近年来管理者逐步加大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外部市场毕竟不稳定嘛,国内汽车产业发展这么快,而且长期出口使企业制造具备了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的能力。”
“出口转内销”使国内车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许多车桥企业开始探索新的市场推广模式。“我们的产品以前主要是销往某某企业的,但现在我们的配套对象已经增加到6家,份额也有很大提升。”参展的某车桥企业市场人士说,这是企业提高市场销量的需要,也是通过“分篮子装鸡蛋”来降低风险的需要。与此同时,部分以“独立供应商”定位的零部件供应商则通过与入股或结盟主机厂方式获得了更加稳定的供货渠道。
联盟供货与市场供货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国内车桥企业的市场竞争和风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