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4日,202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成功召开。9月3日举行的开幕大会上,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的汽车行业主管领导带来了最新的汽车产业政策走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司长
卢卫生
认真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产业体系、市场规模等优势,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开展后续工作。
一是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新能源汽车应用。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下一步将同有关部门一道,在延长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出台支持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措施,汽车企业要顺应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发展方向,加快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
二是要强化统筹谋划,构建健康有序的发展格局。我们将坚持全国一盘棋,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按照区域集聚、主体集中的原则,依法依规加强窗口指导,严格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和新建生产基地条件,加强违规项目清理整治,大力推动落后企业和无效产能退出。汽车企业要认真落实国家布局要求,坚持集聚有序发展,自觉维护行业发展秩序。我们将与全行业共同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发展有序、运行高效的产业格局。
三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行业骨干企业要依托我国产业基础,加快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和基础部件研发,要加强动力电池研发创新,更加注重提升电池安全性能。加快发展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积极探索车电分离、充换电结合等新模式,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持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坚持开展合作,提高产业国际化水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也为全球汽车企业提供了新机遇。我们要继续以开放的姿态继续深度合作,欢迎全球企业深度融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和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希望汽车合资企业在保持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向新能源汽车转型,鼓励中外汽车企业面向全球市场,深化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实现更高领域水平的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
刘炳江
当前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果尚不稳定,汽车污染排放对于大气环境的贡献日益凸显,新车、在用车达标排放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认真抓好在车、油、路、企四方面协同配置,做到“四强化”。
一是标准治理促进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十四五”节能综合工作方案非常明确提出要研究治理下一阶段轻型车、重型车的排放标准。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开展相关预研工作,充分调研国内外相关情况,动态跟踪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和国际技术标准,同时按照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开展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协同研究,同步开展汽车、摩托车噪声标准研究。希望汽车行业、零部件行业同仁、国内外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到标准研究和制定中,献计献策,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
二是强化场景应用,促进重点领域运输良性发展。我们国家汽车排放标准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正在引领世界标准。我国电力已经打造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清洁发电基地,现在正在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超低级排放基地。我们会同发改、工信、交通等部门,研究推动焦化、水泥等场景供能改造。希望汽车行业能够加快技术研发,尽快开发出适应各种场景的新车型。呼吁加快大功率充电、制氢、运氢、加氢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的使用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
三是强化环境监管,促进全链条、全环节的节能降碳。零部件生产、运输、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都产生污染物和碳排放。对企业来说,依法排污是基本底线,我们会持续加快对新车在用车以及污染企业的排污监管,确保达标排放。对于车辆而言,不但新车的行驶试验能够满足国6的标准,在实际行驶过程当中也要确保达标排放,我们也会随机抽检,希望相关车辆达标。对于生产企业要符合相关行业要求,积极参与绿色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建设,实行绿色制造、绿色运输,要注意关注汽车生产过程中的排放,推进水性涂料使用,强化管理,使用先进的道路设施。
四是强化技术研发。2022年9月,氢氟碳化物被纳入蒙特利尔议定书管控范围。国际普遍认为,汽车主流使用的制冷剂是重点管控之一,希望行业重点关注此问题,加大车用空调研究,形成相关技术设备,以便后续开发应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司长
刘卫军
质量认证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个是保安全。随着一些新技术的发展,有一些涉及到安全的因素,无论是软件、硬件,都是按照国家的强制性要求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同时保证认证的时效性。
第二个方面就是便企。在保安全上一定要便利化,无论从申请材料上,还是合并单元的压缩上,还有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自我声明的项目上,以及工厂管理环节减少的频次上,要减少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第三个方面就是促合作。一方面市场监管跟各个部委进行合作,形成一个共同的链条,避免出现重复性的工作,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另外就是通过国际方面的合作助推汽车产品走出去。
我国于2004年开始实现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以来,工作逐步健全,缺陷调查力度持续加大,召回效果日益显现,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截至2022年6月底,累计实施汽车召回2506次,涉及车辆9384.58万辆。
2021年7月1日联合生态环境部开始实施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实施一年来,已促进生产者实施召回13次。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同时,市场监管总局积极鼓励技术创新发展,探索沙盒监管制度,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共同出台实行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的公告,通过风险评估的方式,就创新技术安全性进行深度测试和评估,最大限度地防范产品应用风险。
下一步,将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等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推动沙盒监管制度试点,组建专家委员会制定配套的技术指南等文件,推动沙盒监管制度安全、可靠、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
郭守刚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新能源汽车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但同时也要看到,进入新时期攻坚突破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都在增大,如何进一步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强化新能源汽车质量安全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后续将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政策供给。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编制发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加快制定《道路机动车辆生产许可管理条例》,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实施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为创新技术应用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保障稳定运行。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健全汽车生产风险预警机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工作,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确保汽车产销全年稳定增长。
三是支持融合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和国家创新中心的积极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支持企业聚焦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高精度传感器等领域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资本技术对接和产业化应用。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严格生产准入管理,遏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推动加快国内资源开发,打击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进一步稳定。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协同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
图片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
孟岳
我国汽车出口进入快速发展期。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达到了201.5万辆,相比10年前翻了一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创历史同期新高。2022年1-7月,出口160万辆,增长44.5%,增速高于全球主要汽车出口国,占全球出口市场份额提高至5.6%,相比10年前提高了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持续引领出口增长。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稳步提高,出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1-7月,我国出口新能源汽车29.5万辆,经营额达89.9亿美元,增长一倍以上,对汽车出口贡献率达到了46.6%。
下一步商务部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为推动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营造更好的环境。
一是深入推动贸易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我国汽车制造技术和产业配套优势,加快汽车外贸转型升级建设,促进产业和贸易要素集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运转。
二是加大对汽车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支持力度。推动中资银行、境外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境外汽车的销售提供配套的融资和消费、信贷服务,支持汽车企业以合作、自建的方式,在重点市场建立完善的营销和服务保障体系。
三是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便利汽车产品贸易。我们将加快推进与重点汽车出口国家和地区签订自贸协定,同时要加强培训和引导,使企业更好地利用RCEP等自贸协定,扩大出口,提高我国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四是加大汽车产业走出去的法律保障和支持力度。我们将继续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车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我们也将发布对外投资合作的发展报告、国别指南,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指引和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投资合作工作组机制,指导合规经营开展对外投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