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如何为烈日爆晒的车内带进一股清风,又不让空调冷风大肆飘逸车外而导致燃油浪费,天窗无疑是首选装备之一。对此,英纳法汽车天窗系统(亚洲)主席兼执行总裁John Mack表示:随着中国车主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天窗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的大好机会,英纳法也有望在未来3年内获得200%的增长。
据Mack介绍,天窗不是在车顶上开一扇窗户那么简单。首先,天窗不是汽车装饰品,其与汽车碰撞安全性直接相关,有很高的安全性要求。其次,可活动开启的天窗暴露在车顶之上,不仅遭受汽车在各种路况行驶中的振动颠簸,而且还要承受汽车高速运动中产生的巨大风阻压力及吸力,对其自身的强度、刚度有极高的要求。此外,天窗在10余年使用寿命中,必须要确保完好的防漏水密闭性,对密封橡胶条的耐老化性能,以及制造及装配精度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另外,随着CAN总线技术的普及,天窗控制系统也融入了诸如自动关闭、遥控开启等智能化功能,进而大大提升了天窗系统的开发难度。
虽然,近年来,国内也有多家本土企业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汽车天窗产品,但大多只能给低端车型配套。现在,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上,汽车天窗市场仍主要由德国伟巴斯特(Webasto)、荷兰英纳法(Inalfa)及美国阿文美驰等少数几家公司所垄断。足见,看似简单的天窗非常不简单。
Mack说,相对而言,目前天窗在中国汽车市场还没有大量普及,但是,随着中国车主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品位的提升,以及更为理性的第二次购车消费潮的形成,汽车天窗将迎来快速增长。例如,去年,中国乘用车天窗市场容量约为50万套,今年将增至70万套,远高于汽车市场的平均增长率,即,汽车天窗的安装率明显提升。
英纳法汽车天窗系统(亚洲)主席兼执行总裁John Mack
英纳法创建于1946年,最初从事工业铝合金制造。自1974年起,英纳法专注于汽车天窗领域,现为全球第二大乘用车天窗及第一大卡车天窗制造商,在全球拥有8个生产基地和4个技术中心。2005年,英纳法正式登陆中国。去年11月,英纳法占地2万平方米的烟台独资工厂投产。2005年和2007年,英纳法还先后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总部和研发中心。
Mack表示:英纳法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并致力于推进本土化工程。例如,目前其烟台工厂已经形成15万套天窗生产能力,并且具备到2011年形成50万套产能的扩容能力。同时,烟台工厂内的实验室还引进了产品本土化开发及匹配所需的各类研发试验设备。除了诸如风吸力、风压力、碰撞及可靠性等汽车天窗专用试验设备外,烟台工厂还投巨资建设了噪音测试室,确保投放中国市场的天窗达到其全球统一的开启静音效果。
Mack说,虽然英纳法进入中国市场不算早,但是已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并成为中国第二大天窗供应商,在今年乘用车天窗市场新增20万套的份额中,预计将有1/4来自英纳法。现在,英纳法在中国不仅为上海通用、北京奔驰等合资车型配套,还大量供应奇瑞、吉利及哈飞等自主品牌整车厂。2007年,英纳法被奇瑞汽车授予“核心供应商”和“优秀供应商”两项大奖。
编后
笔者特地向身边近20位有车同事了解其车辆是否配置天窗的情况,除了别克君威、荣威共4辆车配有天窗外,还有一位爱车同事曾为其桑特纳车加装了天窗,而其余10余辆车的车顶仍“密不透风”。谈到为何不买带天窗车型?“价格贵”好象是唯一的消费障碍。不过,近半数同事也表示,换车时会考虑买带天窗的车型,好象带天窗的车才够档次。可见,汽车天窗市场之门正在加速打开。
汽车天窗呈现两大发展趋势
英纳法汽车天窗系统(亚洲)主席兼执行总裁John Mack认为,塑料天窗和全景式天窗将迎来发展机遇,有望成为未来主流。
塑料天窗
安置在车顶上的汽车天窗由玻璃、铝合金型材、尼龙管、海绵垫及橡胶条等20多个零件组装而成,玻璃是其中份量最重的部件之一。因此,降低天窗自重,成为减少天窗对车身负载的突破口。随着塑料科技,尤其是抗刮痕塑料涂层材料的出现,特种工程塑料有望替代玻璃,成为汽车天窗的新宠。事实上,塑料天窗不仅顺应了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具有柔韧性的塑料还可抗击一定强度的冲击,不像玻璃那样破裂后四处飞溅,安全性也更好。
全景式天窗
现在的天窗,只是为车顶开了一个小窗口,主要起到换气作用。驾驶敞篷车能够体会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酣畅,但缺乏私密性;同时,传统轿车在这两个方面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因此,兼顾两者优点于一体的车主,希望将天窗做得更大一些,最好将整个车顶设计成一个大天窗,即全景式天窗。全景式天窗拥有更大的窗口,能够让车主享受到更多车外新鲜空气;同时,车顶可为全透明材质,窗外蓝天白云一览无遗。据Mack介绍,现在某些高级轿车已经开始采用全景式天窗,如奔驰C级车,预计该类天窗将在5-10年内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