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天津一汽的展台上展示了数款即将量产的概念车。记者了解到,其中一款名为m1的概念车,其外形主设计师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李彦龙。企业参展的车型为何由高校教授参与设计?近日记者采访了李彦龙。
造型设计专业教学与实际相脱节
在汽车设计师中,李彦龙的经历有些特殊。其在吉林大学(原吉林工业大学)汽车系毕业后,留校做了一名车身设计专业的教师。在与毕业生的交流中,他发现国内造型专业、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情况很严重。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很快上手,还需要企业对其进行长时间培训后才能找到感觉,而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又很难用到实际工作中。
近几年,随着我国自主研发步伐的加快,使企业能够较快接触并掌握国际先进的开发手段,令其设计理念也领先于高校。然而,由于造型设计专业还涉及结构、工艺、生产线等一整套开发体系,成本之高、风险之大,很少有企业敢于将造型设计委托给高校。缺少校企合作项目,更加剧高校造型专业与实际的脱节。“基于这种危机感,我选择去设计公司接受实践锻炼,从而了解企业究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的学生。”李彦龙说。
贴近实际 寻求合作
当李彦龙从设计公司再回到高校工作后,发现不少高校对造型设计专业的重视程度已有较大提升。例如,吉林大学在车身系里单独设立造型设计专业,并选择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进入该系。同济大学则是将汽车造型设计专业从以前的工业设计系中剥离出来,并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除了高校自身的变化外,目前国内汽车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也渐渐增多。由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所处位置,距离上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不远,使得校企间的交流变得更为便捷。不久前,双方就国内汽车造型设计梯队建设的话题进行了交流。
李彦龙告诉记者,去年,同济大学被选入“教育推进伙伴计划(pace)”,获赠一批国际先进的软硬件设备,本科的学生即可借此进行造型设计。此外,作为pace的成员泛亚技术中心和一些企业还为其提供实践机会,并派出工程师为学生进行对口指导,让学生在毕业前就可以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研发流程,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李彦龙说,这种合作在未来还将更深入。例如,一些企业可以将具有前瞻性的项目,委托给高校,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经常会为企业的研发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还创立了创新实践基地,在加强校企合作之余,也不乏高校间的合作。目前,该校正在与国外一所高校就F1赛车上一个零部件进行联合开发。
概念车能折射出企业设计水平
谈到本届北京国际车展上自主品牌企业展出的概念车,李彦龙感触颇深,他回忆说:“他刚进入设计公司工作时,国内大部分汽车企业的开发体系还未建立,业内还在讨论概念车究竟要不要做,怎么做的问题。”当时,一些企业的观点是,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开发产品,普遍认为“做概念车是花钱不赚钱的买卖”,忽视了概念车不仅可向世人展示企业实力和未来发展趋势,而且可以有效地试探市场的反应。一旦通过市场考验,由于企业之前在造型和关键技术领域已有积累,只须对概念车稍加改进即可进入量产阶段。
“以吉利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几年前其产品造型还被国人诟病。经过短短的几年时间,在今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吉利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其展出的多款概念车让人对其刮目相看。”李彦龙说。
过去,企业大都会将造型设计工作交给国外的设计公司或与他们联合设计。李彦龙认为,企业对待量产车的谨慎态度是必要的,但对概念车的投入也必不可少,应将其视为培养国内设计团队的重要手段。因为只有通过一个个概念车项目的锻炼,国内设计人员、以及行业整体的设计水平才有提高的可能。
为国内设计团队提供产品或是概念车的研发工作,设计水平提升的速度将会很快,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李彦龙说:“从概念车‘麒麟’到‘畅意’,经过几年的锻炼,在‘别克未来’概念车上集中体现了泛亚在造型设计、结构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这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回报,开发项目时不必再高薪聘请外国设计团队,更了解国内市场的本土团队同样可以完成任务。”
据李彦龙透露,目前,造型设计方面的工作不单单只停留在整车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上,更多的设计公司将以派出客座教授、或项目合作的方式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锻炼的机会多了,学生的设计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