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莫让“毒车”再害人
作者: 刘袁娜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09年08月24日

车内空气污染究竟应该如何治理,其实是个老话题,导火索是一些“毒车”事件。2002年8月,消费者朱女士买了一辆国产小轿车。一个月后,她出现头晕等症状,未找到病因。2003年3月,朱女士因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无效病逝。她的家人把车送到有关部门检测,结果显示车内空气苯含量超标。于是,朱女士的家人将车商告上法庭。不料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理由是国内目前没有《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随后,该事件被各大媒体披露,同时,多篇“呼吁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出台”的报道见诸报端,使得车内空气污染的话题不断升温。

2004年2月,中国科协工程学会联合会汽车环境专业委员会成立。同年3月27日,由有关部门主办的首次中国汽车内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活动启动。随后的6月,中国首次汽车内环境污染治理研讨会在山东烟台召开。按照中国科协工程学会联合会汽车环境专业委员会当时的想法,可以和厂家成立一个联合的检测中心,直接对下线的汽车进行检测。再由委员会牵头,召集包括汽车生产厂的专家在内的有关人士,成立《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起草专家小组负责制定标准。

然而时隔5年,《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仍因种种原因难产,一些地方发生的“毒车”事件让消费者揪心。去年11月,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举办的“健康汽车”大型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活动结果显示,在接受检测的50款车中,仅有9款国产轿车在五项有害元素的检测完全合格,有超过80%的被测车车内“藏毒”。

在此,尚且抛开《标准》究竟何时出台的问题,笔者发现,从去年年底开始,个别汽车企业开始关注下线的产品是否“健康”达标。如,上海大众领驭、上海通用新景程、广汽丰田凯美瑞等车曾在去年年底荣登“健康汽车”榜单。在上海大众斯柯达晶锐上市发布会现场,厂家人员在介绍产品卖点时特别指出,他们严格执行上海大众的环保标准生产晶锐,从而保证绿色洁净的车内环境。另有消息称,最近上市的马自达睿翼顺利通过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在全国统一的《标准》未出台时,企业能做到严格按照内部标准造车,并主动参与“健康体检(参照《室内环境标准》)”,关注“汽车亚健康”,这就是一种进步。在此,笔者期待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新车加入“健康汽车”的红榜。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