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汽车生产大国升级为真正的汽车强国,车身设计是必须跨越的一道坎。中国不仅在传统汽车动力系统的研发上比不过国外同行,在车身设计领域,更是个没有话语权的“小弟弟”。据介绍,风洞中心项目主要包括国内首座汽车气动声学整车风洞和国内首座有完整气候模拟功能的热环境风洞。
由汽车生产大国升级为真正的汽车强国,车身设计是必须跨越的一道坎。马路上各式各样的小汽车展示着各自曼妙的车身曲线和弧度,但这些决定汽车轮廓造型的特征线,眼下还都是由外国人勾勒的。中国不仅在传统汽车动力系统的研发上比不过国外同行,在车身设计领域,更是个没有话语权的“小弟弟”。
所幸,这一切很快就将成为历史。中国首个整车风洞中心项目――由同济大学承建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简称“汽车风洞”),将于本周六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它明确地告诉人们,我国的汽车业就要迎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全新蜕变。
掌握车身设计“话语权”
设计研发汽车,风洞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实验设备,因为它掌握着一项“话语权”:如何让设计的汽车既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省油、安全,又有漂亮夺目的外形?答案就在风洞中心模拟各种复杂行车环境,考验样车得到的诸多实验数据中。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车身与空气动力学学科责任教授杨志刚给“汽车风洞”下了个生动的定义:它是汽车工程学和美学的交汇点。
简单地说,一辆汽车从概念创意、图纸设计到最终定型,必须在风洞里“吹”上成百上千个小时;风洞模拟出汽车在各种行驶环境中遇到的空气阻力、噪声、热力学状态以及天气环境如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一次次测试样车的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
世界上大牌的汽车厂商,都拥有自己的风洞中心。杨志刚介绍说,借助风洞进行空气动力学实验,设计出更加节油的汽车,被业界公认为目前性价比最高、也最可行的方案;眼下各大车企正在较着劲研发新能源汽车,同样离不开汽车风洞的支撑。
世界顶级风洞落户上海
风洞建设的初始投资巨大、技术难度很高,但我国汽车业要真正立足世界,必须实现整车风洞“零”的突破。(上接第一版)2004年12月,作为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攻关第一批启动的29个项目之一,风洞中心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奠基。它总投资4.9亿元,创下了国内高校承接科研项目的投资之最。经过5年建设,风洞中心于今年4月15日开始调试,7月1日进入试运行阶段。
据介绍,风洞中心项目主要包括国内首座汽车气动声学整车风洞和国内首座有完整气候模拟功能的热环境风洞。种种技术指标显示,它达到世界顶级水平,特别在低噪声、高转速以及地面模拟和各种环境模拟等方面,都堪称“世界上最好的风洞”。
风洞中心投入使用给国内车企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是,它将作为非营利的公共服务平台向所有国内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开放,由此,企业汽车的研发费用有望大大降低;同时,较之把整车送到国外风洞做实验,汽车研发周期将缩短。
“中国设计”梦想照进现实
现阶段,各国汽车厂商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上的比拼正如火如荼,风洞中心的落成和投入使用,无疑为国内汽车业猛踩了一下油门:今后的国产新能源汽车,不仅动力系统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汽车造型也将贴合中国的市场需求和中国人的审美眼光,从而实现新能源汽车从里到外的“中国设计”。
风洞中心的适时启用,将直接开启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诸多新领域――
“新能源汽车到底定怎样的外观,这是目前研发的一大热点方向。”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说,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用内燃机技术,这决定了发动机必须安置在汽车前方。而新能源汽车,电池是新的动力装置,有可能被直接安置在车轮上――所以新能源汽车的车型结构,有可能出现完全不同于传统汽车的颠覆式的改变。“当然,新车型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到风洞中心做实验。”
降低风阻系数,是降低汽车能耗的捷径。这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另一个热点领域。目前传统汽车的风阻系数一般在0.3左右,研发中的新能源汽车能否降至0.2-0.25?艰巨的科研任务将在汽车风洞中心的气动声学整车风洞实验室内进行。
优化发动机冷却系统,为汽车零部件求得更安全、更耐久的性能,也是新能源汽车设计研发的关键课题。余卓平解释说,传统汽车油耗中有相当大一部分被转化成了热能,这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因此,当电池取代内燃机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后,如何更好地处理电池散热技术等课题,需要通过风洞实验获得精准数据。
另外,风洞中心也将为我国高速列车自主研发和大飞机项目提供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