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汽车技术的创新80%是来自于电子技术的应用。汽车设计工程师把汽车电子技术作为开发新车型、改善和提高汽车性能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汽车制造商把加快汽车电子化的进程、增加汽车电子装置的数量,作为汽车的新卖点和夺取未来市场的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汽车电子技术主要还是用来解决汽车的节能、环保和安全问题;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舒适和便捷的汽车电子装置也在高速增长。
相对于发动机制造、机械传动等领域,中国在汽车电子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要更落后。在机械制造生产汽车方面,国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汽车电子完全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才开始涉足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和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汽车上的电子控制系统是“机电结合”的产品,“机”的部分和“电”的部分要同步开发,相互之间的匹配技术非常复杂,技术上开发的难度大。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有多种,简单的控制系统和国外相比差距较小,复杂的控制系统的差距则比较大。同样一种控制系统复杂的程度也不一样,例如,能够满足国Ⅲ排放法规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就要比能满足国Ⅱ排放法规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开发的难度更大。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工作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硬软件的开发和系统的性能匹配工作,其中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开发的难度主要体现在控制软件的开发。比如,ECU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国内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ECU硬件方面的开发,和国外厂商相比差距不大,因为大家都是使用相同的集成电路芯片,其中专用集成电路,只要我们能够提出功能要求,也可以委托半导体商制造提供。但要在短时间内开发一个复杂系统的控制软件,没有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几乎是不可能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引进曾经在国外做过这方面软件开发的人才。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特聘专家袁大宏
介入电子控制系统开发的公司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一支高水平的技术开发团队,其中要有一至二名曾经参加过汽车电子控制硬软件开发,并具有一定经验的人员;
(2)有可供设计参考用的硬软件技术资料;
⑶ 可供实验用的样机和可供进行匹配试验用的试验设备。
但为进一步提高本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能力,还需要:(1)具有一定的、可供参考的技术资料,例如ECU的源程序、硬件电路图和标定指南以及标定所用的工具。这些都可以到国外去买,老的版本也可以,总比自己从零开始摸索要快得多。对这些技术进行消化,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2)引进人才,引进曾经做过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开发工作的技术人员。经验证明,这点非常重要。
近几年来,国内的整车厂开始重视自主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国内自主开发的车型使用国内自主开发的电子控制系统逐渐增多,比如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ABS、电动转向系统等已经小批量投入使用。由于国内和国外的标准和要求的水平不一样,对于功能相对简单的一些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例如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电控柴油机、制动防抱死系统等,目前国内厂商已经能为主机厂小批量配套。
总体上看,中国厂家现在主要提供车身控制和信息娱乐系统,这将会对半导体类型的器件,如单片机(微控制器)、传感器和功率驱动器件等产生巨大需求。CAN和LIN的应用在国内近两年才刚刚开始,从目前中国的汽车工业水平来看,它的应用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今后汽车内电子控制装置的数量还将不断增多,CAN和LIN的性能将不能满足这些装置之间的通讯要求,性能更高的FlexRay高速车载通信总线技术,今后将逐渐取代 CAN和LIN 总线,而成为未来车载网络的主流。
由于汽车的排放、节能和安全法规逐年加严,中国自主开发的汽车品牌逐年增多,这为发展我们国家自己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为汽车控制系统的开发涉及到“汽车”和“电子”两个行业,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生产企业如能与汽车生产厂密切合作,可以大大地加快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的进程。随着国内汽车自主开发能力的增长、自主品牌车型的增多,在市场强烈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的汽车电子产业的水平完全有可能快速发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