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电子的大量应用,车辆智能化呈现加速发展趋势。今年,国外诸多整车及零部件厂商加大了对智能汽车的研发力度,车辆智能化呈现大趋势。
“终于赶上了马车”
今年,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得到进一步加强。专注于传感器技术的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山崎弘郎将这种变化给汽车带来的影响形象地比喻为“终于赶上了马车”。
山崎弘郎介绍说,由于马在拉车时会自行判断周边情况,因此即使是车夫打盹时也不会发生追尾、跑偏等事故。从这一点说,长期以来,汽车的安全性能不如马车。不过,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车载计算机系统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车主操控车辆。
本月中旬,日产汽车推出了2008款风雅,该车具备智能维持车间距离的功能。新款风雅可利用车辆前部雷达传感器的信息,根据与前方车辆的车间距离及相对速度来控制制动。当系统根据前方车辆的情况认为应该实施制动操作时,会产生反推油门踏板的力,并通过警告和屏幕显示的方式提醒驾驶者及时进行制动。
丰田、本田等公司也在与零部件供应商一起开发主动安全系统,丰田汽车预计到2015年时,自动驾驶、防碰撞系统、线控等功能都将通过电子部件得以实现。
与日本公司的思路相仿,欧洲汽车厂商也在升级其产品的主动安全性能。沃尔沃公司正在开发下一代汽车安全系统,该系统着眼于强化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这一系统由可自动操控车辆的避撞系统、避免与行人发生碰撞的自动制动系统,以及可接受前车信息的车间距离通信系统组成。
其中,避撞系统和自动制动系统都是利用摄像头及雷达检测周边车辆的情况,并由车载计算机加以分析。如果计算机认为以目前的行驶状态会发生碰撞,它会越过车主,自动操纵方向盘来避免碰撞,或自动进行制动。
车载电子产品进入深层次发展
除了加大对主动安全系统的投入外,各企业还在进一步开发车载电子产品,零部件供应商对此尤为热衷。
在德尔福等公司在美国推出卫星广播等车载信息系统并获得成功后,车载电子产品这一新兴市场成为诸多企业眼中的“香饽饽”。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的统计显示,车载电子产品今年的销售额将超过110亿美元,预计明年将增加至126亿美元。
如此大的市场吸引了IT企业的注意力。
在11月下旬,英特尔公司对外展示了其设计的使用无线通讯技术WiMAX概念车。该车在大众EOS敞篷车基础上,配备了车载PC,可通过WiMAX技术实现无线上网。
另一方面,由于应用了大量车载电子产品,使得如何让各个系统之间能够有效兼容、不相互冲突就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而日本政府则更关注如何让不同车辆之间能够相互传递信息以减少交通事故。
今年早些时候,日本总务省决定向“汽车间通信系统”分配10MHz的频宽,以便各企业可以对车辆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试验。
据日本媒体介绍,日本政府为实现去年1月提出将2012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降至5000人以下的目标,希望利用汽车间通信技术降低追尾事故的发生率。
日企软硬件开发一起抓
与欧美竞争对手相比,日本整车企业和上游供应商对可有效提高车辆智能化程度的软硬件系统开发投入了更大的精力。丰田汽车等日企将开发车用微控制器,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嵌入式软件列为今后一段时间的研发重点。
丰田汽车的常务董事重松崇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丰田将功率半导体、微电子机械传感器等“放在与汽油发动机同等重要的位置”,计划在公司内部以及集团企业内部进行自产。
重松崇说仅仅数年前,业界还普遍怀疑汽车是否真的需要嵌入式软件,近几年市场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这种看法。他以电子控制单元(ECU)中源码容量大小的变化为例进行了说明。据介绍,目前丰田量产车型中发动机控制系统的ECU源码容量为1~2MB、车辆控制系统为500kB~1MB,而车载信息系统的源码容量则达到了GB级。
重松崇说:“回想一下我进公司时的情景,具有高可靠性的车用嵌入软件的源码总量也就是1MB。形势变化之巨大,让人难以置信。”
此外,日本NEC公司也对外表示,已完成了新一代车载信息设备平台用微控制器原型开发,该公司表示新款微控制器的性能有了明显提高,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

奇瑞A1配备的倒车雷达的显示器,可显示离后方障碍物有多远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