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安部交管部门指出:“防治酒后驾车,迫在眉睫。”当前,我国对酒后驾车的防治手段主要是宣传教育、路上抽检,发现后采取相应的惩罚手段。
近日,日产推出一款概念车。该款车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车内装载多项酒精探测装置,全方位防止酒后驾车。驾驶座与乘客座都装有气味传感器以鉴定他们是否饮酒,换挡手柄可检测司机脉搏,当其不符合标准时,系统会发出警告,汽车发动机不能发动;如果车内监视器发现司机有睡意,安全带会自动束紧。据了解,这是日产与当地政府合作的成果,旨在降低日本酒后驾车事故率、保障道路行车安全。
日产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者,欧美早有先例。据《纽约时报》报道,2005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强行为数次因酒后驾车被抓的司机车上安装酒精探测设备。如果酒精超标,车辆将无法继续行驶。因此,这个州当年因酒后驾车引发的事故发生率降低了11.3%。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当前,我国也有类似发明专利,但还没有在商业上推广。这种装置还有其自身的缺陷,单纯靠气味探测酒精,不能准确判断醉酒人是不是司机。像日产全方位检测酒后驾车的设备,成本相当昂贵,汽车制造商及普通消费者是否能够承受还是问题。开发出成熟稳定的酒精探测装置,尚需时日。某汽车制造商表示,提高车辆安全性能,将事故损失减至最低,是汽车制造企业的当务之急。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秘书处韩伟说:“防止酒后驾车最好的方法还是自我约束。司机在醉酒后可以选择不开车。仅靠机械装置制止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对酒后驾车危害的宣传和对司机的教育还应是国内相关部门最主要的措施。”他还指出,任何能够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装置都应该受到欢迎,但是在整车上推广,还需要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靠司机自觉安装恐怕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孙鹰告诉记者,人们发明任何安全装置的初衷都是好的,但在其成熟之前都不会制定国家标准强制安装,否则就会形成有关企业对市场的垄断。酒后驾车,不仅危及个人,还危及社会,需要引起关注,但酒精探测装置还需可靠性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