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5日,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世界著名汽车半导体厂商———意法半导体公司合作,成立了“天津一汽———意法半导体汽车电子应用联合实验室”。
专家介绍,我国汽车电子发展迅速,但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一直被国际汽车电子厂商所掌握。此次我国本土企业与国际汽车电子厂商的合作,将有望使本土汽车电子核心技术上台阶。
通过合作自主开发核心技术
据了解,天津一汽与意法半导体公司合作成立的汽车电子应用联合实验室,针对动力总成电控产品开发匹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控制以及车辆信息娱乐电子等领域共同研究和开发,联合实验室将为天津一汽及相关企业提供先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预计2~3年产品趋向成熟后,将应用于天津一汽制造的车型,可使汽车制造厂商大幅降低整车制造成本,提高汽车零部件的本土化率。
天津一汽副总经理兼产品开发中心主任张群表示,伴随我国汽车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汽车电子系统市场也将呈爆发式增长。天津一汽在此时与意法半导体成立联合实验室,不仅为他们后续开发的新车型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同时也将摆脱汽车电子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通过与意法半导体的合作,天津一汽将致力于开发自主汽车电子系统及零部件,以大幅提高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天津一汽———意法半导体汽车电子应用联合实验室”的研发资金由天津一汽提供,并配备相应研发人员。意法半导体公司成立专家小组,为实验室提供技术培训和支持,并为研发项目提供汽车应用芯片。
提高发展起点
据行业分析机构预计,2011年全球汽车电子系统的产量将比目前提高1倍。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上构成汽车电子系统的半导体元器件的产量预计也将翻番。
尽管市场需求巨大,但国内企业所做的汽车电子还是外围产品较多,在汽车电子核心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
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郭福华表示,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应该说只是刚刚起步,这些年来主要发展的是车载电子方面,但这还不是汽车电子的主要部分,最主要的应该是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特别是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有关专家认为,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需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发展起点,注重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天津一汽与意法半导体合作,以本土企业为主导,开发汽车电控系统等技术,意味着本土汽车电子核心技术将上台阶。
本土企业对汽车电子核心技术急起直追
我国本土汽车企业近几年发展很快,对汽车电子核心技术产品需求很迫切。
意法半导体大中国区汽车产品部总监刘建宏表示,汽车电子在国外发展了几十年,中国最近几年才开始,需要一个过程。不过,中国厂商的成长和追赶速度非常快。
自主品牌汽车近几年逐渐加快了发动机控制、车身等电子化的发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子分会主任陈光前认为,汽车电子是机电结合的产品,技术含量高,进入并选择市场主体需先易后难,选择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作为市场主体,进行突破。也可以利用合资轿车产品降低成本的机会,进入主流轿车市场。
他认为,目前的中国汽车电子领域,正处于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的关键阶段。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开发上,现阶段最好能得到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汽车厂商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