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电子 > 正文
锂电池技术成行业关注焦点
作者: 刘成芳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08年04月21日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在于动力电池。未来我国电池技术有哪些发展趋势?哪种电池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相关配套设施如何完善?这些疑问萦绕在很多人的脑海中。

4月14日~15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和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在北京举办了2008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技术研讨会。在此次会议上,与会代表对上述问题作了解答。

锂电池时代日益临近

“能源和动力技术的进步,是一个‘脱碳加氢’的过程。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与瓶颈在于动力蓄电池。未来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种电动汽车的产业化,依赖于电池技术的突破。”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说。

在动力蓄电池专家肖成伟看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基本走的是一条从铅酸电池,发展到镍氢电池,再到锂离子电池的轨道。锂离子动力电池主要有磷酸铁锂和锰酸锂两大类。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被认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受到不少厂商和研究机构青睐。上海奥威公司董事长华黎则认为,电池电容化趋势明显,将来电池和超级电容两者会有所交叉。

铅酸电池已经有100多年发展历史,技术成熟、成本低,世界各国最初研制电动汽车时都采用铅酸动力电池,但铅酸电池存在着比能量低等劣势,已不能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需求。“十五”期间,我国加大对镍氢电池研发的扶持力度,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我国在动力电池研发方面,由“十五”期间以镍氢电池为主,逐步转变为“十一五”期间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并重的格局。

近两年,伴随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等对锂电池需求的稳定增长,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受到关注,其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有日本研究机构认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已接近上市程度,预计在2009~2011年开始规模化应用。另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很可能实现产业化,届时锂电池在混合动力车用动力电池中将占30%的比例。

先进电池管理系统是关键

一辆标注续驶里程在10万~15万公里的电动汽车,实际使用时,很可能只能行驶5万公里,其原因何在?专家指出,这不是单个电池本身而是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存在不足。通常一辆电动汽车,需要数百组乃至上万组动力电池。很可能,单个电池性能良好,但成组后,缺乏有效管理,性能参差不齐,影响了整体水平。

“目前,单体动力锂电池主要技术指标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要求,但成组后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大幅下降,甚至频繁发生电池燃烧、炸裂等问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钱良国说。

北方工业大学孙力教授指出,要解决电池成组后存在的问题,需要采用先进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技术。适应动力锂电池特点的新型充、放电综合管理系统,是保障电池系统安全、高效、经济运行的基础。

今年,北京将投放50辆纯电动客车服务奥运会,这些车辆均采用先进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该系统为整车控制单元和驾驶员提供电池工况信息,合理规划和分配车载能源,为电池组的维护保养提供建议,保证使用寿命。湖南南车时代公司利用在铁路机车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工程化经验,从2002年起,进行了各种类型的充电机及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配套设施和相关标准需及时跟进

目前,上海是国内电动汽车示范运行较为成功的城市之一。“我们在实际运行中发现,电动汽车发展主要有两个瓶颈,一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尚有待提高,另一个就是电动汽车能源供给不足,主要就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上海市电力公司杜成刚说。

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内将有40辆燃料电池轿车、60辆纯电动场馆车、上百辆采用替代燃料的特种车辆投入使用。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进办公室刘建华说,这些车辆的正常使用,需要以一系列完善的配套设施做后盾。

据悉,国家电网公司正计划在全国建立低价充电站和电池租赁公司,这给发展电动汽车开了绿灯,但实现标准化是难题。“电动汽车充电公共设施的标准化、规范化,是国家和各地电网公司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作为能源供应商,国家电网公司希望能够在充电接口、网络和通讯信号的统一、标准化等方面,与各大整车厂进行合作。”杜成刚说。

与会代表呼吁,我国需要尽快补充、完善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标准,并制定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相关标准。一些电动汽车研究人员也表示,将积极参与到标准制定工作中来。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