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电子 > 正文
航盛推出“332118”振兴计划
作者: 吕钊凤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08年05月12日

本届北京车展,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多款新产品,其中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新产品移动数字电视,代表了目前国内同类产品的最高水平。航盛总裁杨洪告诉记者,车载移动电视需要有防振动、耐高温和低温以及抗电磁干扰等能力,航盛的产品在这些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目前,航盛的移动数字电视已经在国内多款轿车上使用。

杨洪的话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航盛坚持做高水平的产品,以技术取胜;二是航盛不仅仅满足生产汽车电子,正在扩展新的业务领域。

的确,航盛从1993年成立至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第一个七年,即到2000年,航盛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第二个七年,到2007年,航盛实现收入达20亿元;在接下来的8年时间,航盛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到2015年前后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杨洪将这8年计划称为二次创业,并赋予了具体的名称“332118”航盛振兴计划。

杨洪的远大目标是把航盛打造成中国的“博世”。他认为,汽车电子可以分为车载电子、车身电子、底盘电子三类,现在国内产品在车载电子和车身电子方面并不比国外产品差多少,差距较大的是底盘电子。底盘电子包括安全气囊、ABS、ESP等安全配置,国内企业在这些方面的研发能力短时间内还很难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航盛“332118”振兴计划的主要内容即在保持车载电子和车身电子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尽快提高底盘电子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航盛“332118”振兴计划涉及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每个数字都有具体含义。

据杨洪解释,第一个“3”,即利用3年时间,到2010年,航盛在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取得较快发展,缩小与国际汽车电子企业的差距,实现销售收入40亿~50亿元。

第二个“3”,即再用3年时间,到2013年,也就是航盛成立20周年的时候,企业的系统配套能力大大增强,底盘电子和混合动力的电子系统产品开始批量供货,进入全球配套体系,世界前十大汽车集团至少有一半取得大批量订单,实现销售收入60亿~70亿元。

“2”即再用2年时间,到2015年,实现“118”的目标,即销售收入100亿元,产量1000万台套,8%以上的净利润率。

关于利润,杨洪对记者说,现在汽车电子行业的利润已经比较低了,像航盛这样的企业每年研发投入非常大,占销售收入的5%~6%。今后要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同时,发挥规模优势,提高利润水平。

“332118”还有第二层含义。杨洪说,第一个“3”,即实现3个发展模式的转变,从经营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从速度型向速度效益型转变,从规模型向规模实力型转变。汽车电子企业有几个坎,销售收入达1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等。其中,20亿元对企业来讲是严峻的转型考验期。航盛正处在这样的转型期,做好了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生质的变化。所以,航盛力求在产品质量、技术研发等方面领先,拥有核心竞争力。

第二个“3”,即发展三大市场,三大业务。航盛现在主要做OEM市场,今后还将大力发展后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业务,同时形成以汽车电子为主,航空电子、铁路电子为辅的业务板块。

“2”即抓好技术和管理两方面。从前,国内汽车零部件的主要优势是成本低,现在航盛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突出产品的技术优势和企业管理方面优势,实现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并重。

“118”即航盛将拥有1000名研发人员,其中100名高端国际化人才;1000项专利,其中100项发明专利;1000个服务网点;100个技术同步并能与航盛公司一起同甘共苦的战略供应商;100个战略客户。“8”即建立8个区域研发中心,8个子战略支撑。研发中心国内5个,分布在深圳、北京、上海、长春、武汉,国外3个,分别在底特律、日本和欧洲。8个子战略,即技术、管理、供应链、人力资源、资本运营、品牌、企业文化、营销等方面的战略。

杨洪说,航盛推出“332118”振兴计划,意味着在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力争在汽车电子领域打造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

在北京车展上,航盛展台显得格外醒目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