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重庆、杭州、长沙、济南等城市已经相继启动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工程。记者注意到,各个城市所采购车辆中很多采用的是进口动力电池,而且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国产动力电池真的不行吗?我们和国际先进水平到底差多远?面对不利的市场形势,本土动力电池供应商该怎么办?
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天能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这位中国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的掌门人,对记者的上述疑问一一作了解答。他认为,虽然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但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大有可为。我们完全可以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道路。
中国企业不要妄自菲薄
《中国汽车报》:我国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目前是什么状况?
张天任:我国目前生产汽车用动力电池的企业,基本是由原来生产手机电池、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动力电池的企业转变而来。除了天能、比克、力神、比亚迪、星恒等少数企业具有较大规模外,多数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竞争力不强。多数产品还停留在实验室研发阶段,样品研发可能很成功,但难以实现批量生产。
《中国汽车报》:和国外相比,我国动力电池业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张天任:在动力电池尤其是锂电池技术上,我们和国外的确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工艺不完善、产品生产一致性差;电路板、电池管理系统很不成熟。但中国企业切勿妄自菲薄,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一是资源丰富。我国锂、磷、锰、钴、铅等矿产资源储量很大,将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劳动力成本低廉,这对发展电池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常有利。三是中国电动汽车潜在市场巨大,同时国家提倡节能环保,提倡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开发与使用。
还要补充说明一点,虽然中外技术悬殊,但电池比能量小、使用寿命短、成本过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各国在展开拉锯战。如果哪一家企业率先在上述三点中任何一个方面获得突破,都将占据领先地位。中国企业还有机会。
集全球资源为我所用
《中国汽车报》:你认为“中国企业还有机会”,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抓住机会?
张天任:我们要想方设法弥补与国外的技术差距,但不要蛮干。我们单个企业实力弱,不能单打独斗,而是要走联合开发的道路。
这几年,天能集团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德国柏林大学等开展了战略合作,新产品开发速度明显加快。经过联合攻关,现已开发出一种大电流放电的胶体电池,这种电池的比能量是普通电池的1.5~2倍,配装在普通轿车上车速能够达到100~120公里/小时。天能还开发出一种卷绕式电池,具有电阻小、重量轻、比能量大的特点。
《中国汽车报》:最近,本田与日本GS汤浅合资生产锂电池,中国企业是否也有类似的举动?
张天任:整车厂与零部件供应商联合起来,将使得关键零部件的开发更具针对性,有助于加快产业化进程。天能目前正与奇瑞、吉利等公司联合开发应用于纯电动轿车的新材料电池。
另外,天能集团正在聘用外国专家,吸收消化国际技术,利用国外企业成熟的经销渠道,积极开拓加拿大、法国市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要想加快发展步伐,就要学会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集全球资源为我所用。
切不可搞“大跃进”
《中国汽车报》:对于我国推广应用电动汽车,你有什么建议?
张天任:电动汽车产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不可操之过急。我认为,目前不适宜在所有汽车类别中悉数推广电动汽车,我们应该先从公交和特种车辆入手,下一步再延伸到出租车和城际短途运输车辆,逐步拓宽使用范围。
《中国汽车报》: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现在电池种类繁多,我国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更合适?
张天任:我的建议是“先铅酸、后锂电,镍氢做补充”。前不久,有一家车企找到我们合作,他们正在开发自己的第一款电动客车,为了表现车辆的先进性,一上来就采用锂电池。很快发现问题很多,不得不采用铅酸电池。
这件事情给了我们很大启示。目前,我国铅酸电池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完全能够实现批量生产。铅酸电池的缺点是比能量低、体积大、大电流放电有限;优点是成本低、安全性好。铅酸电池是现阶段比较实用的选择。虽然锂电池开发很热,但实际上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上路的混合动力客车配装的还是铅酸电池。镍氢电池放电量比铅酸电池大,但比锂电池小,在混合动力车上使用较为成熟。锂电池应该是未来车用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安全性较差、不耐高温等难题。
先在公交客车领域推广使用铅酸电池,适度采用镍氢电池,再逐步过渡到锂电汽车。这种渐进式发展方式,比“大跃进”更适合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