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业内有消息说,从下个月开始,科技部将召集一些院士和专家,密集调研、连续召开会议,研究科技部如何制定“十二五”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的问题。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不久前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大研发力度和加快研发进度。受此言鼓舞,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工作的业界人士想知道科技部“十二五”规划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点内容有哪些,以便企业早作对应。
科技部在“九五”至“十一五”期间,向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投入了近20亿元资金,实施了“三纵三横三平台”战略(参阅文后注),取得了诸多成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下一步的研发工作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当前,“三纵三横三平台”战略已近收获阶段,三大核心技术也基本定型。动力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科研领域最主要的攻关对象,找到突破口是眼下研发的目标。笔者推测,科技部的“十二五”新能源汽车研发规划,对此一定会作出决断,以图突围。笔者认为,站在“三纵三横三平台”上看清发展目标,认定什么是真正的新能源汽车动力,什么是新的发电方式和供电方式,才是首要任务和关键中的关键。
中国在内燃机汽车方面落后于强国,至今难以追平乃至超越。新能源汽车在世纪之交被认为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但今天临到应用示范时,却发现我们又落后了。因此,想要在汽车工业方面追上发达国家,惟有另辟蹊径。这应是科技部“十二五”规划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首先要确定的基本内容,因为如此才能在原有研发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努力,才有可能后来者居上,扭转日益被动的局面。
未来汽车由电力驱动,这是大家的共识。但由动力电池提供电能来驱动车辆,现在看来很难与内燃机汽车展开性能竞争。新能源汽车的电能应由移动无线供电和车载发电装置来提供。电机驱动车辆在低速行驶时,电机和驱动控制系统的成本比较合理,但以100多公里的时速行驶时,电机和驱动控制系统的成本则很高,经济性不合理。因此,应研究新的推进及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少用乃至不用化石燃料,不与人争粮食和水源,否则名不副实,战略意义不大。那么,究竟哪一种能源是汽车新能源,或者说哪一种新能源能有效地应用于汽车,是“十二五”规划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和必须要找到的解决方案。
21世纪到底是什么时代?无疑是环境能源时代。这是第N次工业革命和新科技浪潮的本质。新能源汽车研发不能再在化石能源上打主意,不能以资源换能源,不能饿了人的肚子来填饱汽车肚子。全球性的节能减排、减小温室效应的巨大压力迫使我们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因此,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事业必须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出发点来展开。
如果科技部在“十二五”期间还要继续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事业,“四新”(新的能源、新的推进、新的车载发电、新的电能供应)应是重中之重。燃料电池若仍位列其中,其概念、原理和方法必须是全新的;氢气来源、制取方法也必须是全新的。至于发展中的锂电池,研发重点应该依次放在基础原理、新的正负极材料、电解质、电池寿命、更大的储电量和安全性上,不必去做企业该做的事。科技部立项研发新能源汽车,实质就是要掌握这些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研发成功后再转移至产业部门去量产转化。这样梯次分工,不应相互重叠。
中国科技力量的规模令人骄傲,在研发成果和应用方面则一直不尽如人意。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工作明显呈现出开放式的特点,而中国的有关机构和企业却相当闭塞。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面临着技术断层的窘境,转变观念是关键。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要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承担重大课题的有关机构和企业首先得有理想,其次要有智慧,再者要有魄力,仅仅跟踪、模仿、引进、消化和吸收是不够的。
用户对新能源、新动力汽车是感兴趣的,要求却是极高的,即性能不低于现有燃油汽车,整车售价及能耗费用不能高于燃油汽车,续行里程、行驶速度不能低于现有燃油汽车。目前的研发成果是不可能做到的。若要获得市场及用户认可,必须达到上述这些指标,而环保性能又必须达到国际标准。
注:“三纵”是指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三横”是指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和动力蓄电池,“三平台”是指动力电池研发平台、电池管理系统平台和电机驱动与控制研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