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电子 > 正文
大陆集团开发出智能天线模块
作者: 未名 来源: 汽车制动网 日期: 2010年03月31日

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国大陆集团和专业天线生产商Kathrein联合开发的新型车用智能天线模块将多个天线和对应的发射与接收电子部件集成为一个单元。它支持汽车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车身内部的无线通信,适用于电话、GPS、遥控无钥匙进入、胎压监测系统、无线局域网、收音机、电视或未来的车与车之间的通信等应用。该天线模块通过一条数字总线连接至汽车中负责处理数据和将应用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各种控制单元。

大陆集团和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天线生产商Kathrein共同设计了该智能天线模块,以解决无线移动通信领域目前遇到的诸多困难。它减小了复杂性、降低了成本并提升了性能。由于电子部件直接安装在天线上,所以需要的线束数量比目前要少。该系统对天线模块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接收与传输只使用了一根数据总线,而传统解决方案则需要十根同轴线束。设计理念是提供高度扩展能力。按照汽车生产商的需要,该系统可进行定制,同轴线束和数据总线连接的任何混合都是可能的,这有助于减少线束、接插件的数量。由于部件数量更少,所以汽车的成本和重量可以得到显著降低。

该智能天线模块还提升了整车通信性能,避免了由同轴线束造成的信号衰减。此外,对干扰敏感的整个模拟数据发射链现在被集成进一个外壳,起到了屏蔽无关电磁干扰的效果。

\

该智能天线模块还显著降低了复杂性。现在,射频接收器和发射器遍布于车内的许多控制单元。例如,多个控制单元中的多个应用要使用同一个信号,情况是相当复杂的。如果导航系统和eCall紧急呼叫系统都需要来自GPS信号的位置信息,则目前通常需要两个GPS接收器和天线,因为配备了导航系统的汽车并不一定会配备一个eCall系统,反之亦然。智能天线模块通过数据总线将该信息集中提供给所有应用模块,所以只需要一个GPS接收器。

因为大多数无线通信服务使用的是国家/地区专用频率,因而对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射频规定,同一种带有射频功能的控制器会有许多不同的专用版本。将来,有可能将所有这些射频功能都集成于天线模块。这还减少了生命周期问题;变化迅速——特别是为了紧跟电子娱乐系统的发展——的射频标准和无线传输技术必须只实施于专为这些功能而设计的天线电子系统。到目前为止,这一修改一直复杂而成本不菲,包含许多其他部件的多个控制单元还需要在以后获得批准。现在情况不再是这样了。汽车生产商的协调活动得到了简化,因为只有一个开发合作伙伴需要对电子部件进行调整以满足新标准的要求,这就是天线模块的开发商。

智能天线模块帮助汽车生产商利用太阳光反射玻璃减少空调的能耗且无损无线性能。使用具有红外线反射功能的金属反射膜车窗——现在有部分车型采用这种车窗,车厢内温度上升有限,从而减少了对空调的使用,相应地也减少了CO2排放。对于电动汽车,运行空调所需的能源大幅减少了汽车的巡航里程,所以在将来,金属反射膜车窗对这类汽车会特别有益。但是,金属反射膜车窗会显著削弱进向和出向电磁波。智能天线模块这时就可以派上用场。车内射频信号利用内置天线来发射和接收。来自车外和发向车外的信号则利用外置天线来接收和发射。

大陆集团和Kathrein计划将该智能天线模块集成在汽车顶盖区域、前后车窗上或行李箱盖中。如果使用今天的电子电气架构,那么只有在高成本情况下现代化的服务才有可能进入未来的汽车。由于智能天线模块对各种射频技术的开放性,汽车生产商可以非常合理的价格将需要的技术集成进该系统。用户将会由于低操作成本而受益,因为所使用的技术与相应的使用场合及情况是相适合的。例如在城市商业区,处于停泊状态的汽车中的智能天线模块会使用低成本的WLAN从便捷式电脑或PDA连接至互联网,而不是使用成本高昂的UMTS技术。

在大陆集团与Kathrein的合作中,两家公司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得到了理想的应用:大陆集团提供了具备有关数字化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架构和集成知识的共同开发团队。作为天线市场上的全球领先企业,Kathrein在大陆集团——一个在无钥匙进入控制系统及胎压监测系统的天线结构方面居全球领先地位的供应商——的支持下开发了天线和模拟电子系统。

大陆集团和Kathrein目前正联合两个客户来开发用于批量生产的智能天线模块。此外,还有两个项目已处于深入研发阶段。今后几年,第一个智能天线模块将能够可靠地将汽车与网络世界互联。然后,“始终在线”将不仅适用于生活的其他领域,还适用于汽车中的生活,使旅行更安全、更环保。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