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寄予很高期望,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希望借此实现汽车业的“弯道超车”。为此,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厂家积极研发产品,社会上也掀起了关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热潮。然而,与美国的情况相对比,我国电动汽车的商业化推广却相形见绌。
第一,从销量来看,美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更高。去年年底,通用雪佛兰沃蓝达和日产聆风成为首批在美国上市的电动汽车。销售半年多来,两款车的合计销量已突破6500辆,其中聆风甚至接近4000辆。尽管与传统动力车型相比,这样的数字实在不算什么,但恐怕还是要让很多车企欣羡。去年6月,我国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一年多的时间,尽管在我国上市的纯电动乘用车车型要远多于美国,但这些车型中销量最好的也不过卖了几百辆。
第二,电动汽车制造商对美国市场信心足,中国车企却不看好中国目前的电动汽车需求。雪佛兰和日产有条不紊地在美国推广电动汽车,中国车企在电动汽车市场化方面似乎有些迟疑。在车型上市之前,雪佛兰和日产就已经分别为沃蓝达和聆风进行了一系列预热活动,让消费者逐渐熟悉这两款车。虽然电动汽车在美国仍属小众产品.但这两款车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往往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没有哪一款车型在消费者中有较高知名度。
在两款车正式上市前的几个月,美国消费者可以到经销商处进行预订;正式上市后,可以按照预订的时间到店取车。而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消费者只听概念不见实物的情况。这不是因为车型销量太好供不应求,而是因为4S店没有货。即使有的4S店接受预订,但不保证能拿到货。随着销量不断增长,日产和雪佛兰都表示电动汽车的产能供不应求。相比日产和通用在美国的积极态度,中国汽车制造商显得有一些消极被动。也许正如一位企业人士所说,“目前电动汽车技术还是不成熟,与其将这样的产品卖到消费者手中砸企业的牌子,不如不卖”。
此外,根据日产、雪佛兰的调查,首批美国电动汽车用户都是技术爱好者,对电动汽车的技术比较熟悉,也非常热爱。他们甚至会在购买产品前,自己先做好相关的准备,比如在家里安装充电设备。这些用户对电动汽车满意程度非常高,而且因为对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往往成为周围人购车的“意见领袖”,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有利于电动汽车在美国的发展,
中国目前的电动汽车用户,很多都是汽车行业相关单位的员工,他们可能正好想购车或换车,又正好可以买到电动汽车,再加上政府补贴,车价达到一个能够接受的范围就“出手”了。这些用户对电动汽车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很多顾虑和意见,这可能不利于这类车型在中国推广。
当然,造成上述差距的主、客观原因有很多,有待进一步分析。需要指出的是,要想使电动汽车真正进入市场,中、美两国也面临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对消费者关于电动汽车知识的教育不够,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等。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相关各方能够对一年多来电动汽车示范运行情况进行认真总结,找出缺陷和不足,为我国电动汽车推广理出头绪,寻找适合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