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电子 > 正文
取舍分合将贯穿汽车互联网之路
作者: 顾行成 来源: 上海汽车报 日期: 2014年08月31日

当互联网最终不可避免地开始融入汽车行业,各种 IT 领域常见的取舍分合也将成为汽车互联网路途中的常态。
 
取舍——底层总线放开吗?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CAN 总线协议和ECU 行车电脑,基本上是不大可能轻易开放给互联网企业的,虽然这两者是最终汽车能否实现互联智能的底层关键,诸多互联网企业也对此有颇多想法。但汽车毕竟不是电视或是盒子,别的不说,就目前 IT 系统的种种不安全性,以及从汽车最基本的安全需求角度出发,就注定了车企基本不大可能将这两个领域开放出来,更别提这将直接影响到未来谁能获得互联网汽车方面的主导权了。也因此,目前市场上几乎所有的第三方车载智能系统,都没有涉及到CAN和ECU的权限。就笔者看来,除非互联网企业能自己造车,如果由车企来主导互联网汽车的发展,底层协议的相对封闭,至少在现阶段,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当然,如果有车企愿意贴牌代工,那自然又是另外一回事。
 
取舍——车载智能系统封闭还是开放?
目前,在国内智能车载系统中,封闭系统占了相当大一部分数量,包括德系、日系、美系不少车型上都是如此,封闭的种类也是各不相同,包括从不兼容第三方系统到弱化手机存在感等。以至于大多数车载系统都像半成品一样,总有着各种鸡肋的感觉。
 
相比起来,自主品牌的车载系统在开放性上略占优势,但不少产品都是通过第三方订制,相比海外车系的产品,在底蕴上就缺了不少。再加上目前不少车企还在脚踩苹果和安卓两只船,以及用户使用手机操作系统的不确定性,未来一段时间内,车载系统究竟是封闭还是开放,这个问题可能要困扰互联网企业和车企蛮长时间。不过,在刚刚上市的全新一代科鲁兹上,其MyLink2.0智能车载互联系统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开放设计的一个全新方向,取舍之间,有时也是能相安无事的。
 
取舍——互联网企业造车吗?
到底是雄心勃勃造自己的车,还是携手车企各施所长发挥各自优势,或是让车企给自己贴牌造车?就目前来看,包括 BAT 三巨头和乐视、华为在内,初步都有了自己的选择。
 
这其中,只有百度与谷歌一样有着自己造车的计划。据悉,百度已经启动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计划,最快年内就可进行道路测试。
 
其他有心造车的目前可能就只有乐视一家了,既然北汽都愿意为其代工,“乐车”自然也是有日可待的。不过,就笔者对互联网企业的了解,小米将来造一辆“米车”的可能似乎也不小。
 
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应该还是会选择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和车企进行合作,比如上汽牵手阿里巴巴。毕竟,汽车不同于电子产品,其技术门槛相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还是有些高不可攀的。坦白说,开源造车,国内目前并不存在这样的土壤,特斯拉的成功很难在国内复制,虽然已经有企业在尝试着各种开源造车的模式,但笔者只是想问一句,开什么源?我们有什么源可以拿出来开?
 
取舍——收费还是免费?
就目前汽车车载智能消费市场来看,能实现赢利的寥寥无几。同样,车载系统能覆盖到全车系高低配所有车型的似乎也没有,多数还只是装配在顶配或者次顶配车型上。这其中除了安装成本外,用户日后的使用成本,也是车企在推广车载系统过程中的主要顾虑之一。免费还是收费,在国内互联网市场以免费为主流的大背景下,这或将是直接决定互联网汽车命运的最大取舍难题。
 
至于分分合合,互联网汽车才刚刚有点起步的苗头,BAT 就是各种大动作不断,一旦进入快速发展周期,这种现象自然只会越来越多。再说,互联网企业这点折腾,这几年也已然见多了,未来自然也就不会太惊诧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