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奥迪驾控汇上海完美收官
作者: 未名 来源: 汽车制动网 日期: 2012年12月10日

12月8日,历时8个月,近万人参与的“2012奥迪驾控汇”经过全国19个城市、20站的激烈角逐后,终于迎来了在上海奥迪国际赛车场举行的总决赛。赛场上,各个分站赛取得胜利的选手与特邀的奥运冠军们尽情体验奥迪驾控激情,领略奥迪品牌所蕴含的“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的魅力,同时,更享受了一场充满乐趣与荣耀的“赛车嘉年华”。最终16名选手脱颖而出,获得了中汽联认可的专业车手证书,同时赢得了前往奥迪公司在瑞典举办的“奥迪冰雪专业培训”资格,接受更为严格、专业的训练。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葛树文表示:“作为中国第一高档车品牌,奥迪从不缺乏动感基因,这源于对百年赛道辉煌的传承。连续三年的驾控汇让奥迪从更专业的角度向用户传达了‘进取、尊贵、动感’的品牌理念。随着R8、RS5等多款车型的引入,奥迪品牌发布了奥迪RS高性能运动车战略,充分体现了一汽-大众奥迪将重新树立中国高性能运动车市场标杆的信心。未来,我们将保持每年至少引入两款高性能车的速度,同时扩大奥迪RS高性能运动车的服务网络,不断提高服务能力,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奥迪品牌集纯粹动感、完美操控于一身的王者魅力。”

\

参赛选手接受培训

\

2012奥迪驾控汇决赛现场

\

奥迪驾控汇表演现场

\

2012奥迪驾控汇全国总决赛参赛选手在启动仪式上合影

\

5.获奖选手与嘉宾在颁奖晚会上合影

三年亮剑,打造王者盛宴

2010年,奥迪驾控汇登陆中国,在全国十余个城市举行了12场分站赛,吸引了近4,000人参加。活动以其严肃的态度、专业的内容赢得了众多国内驾驶爱好者的好评,迅速成为国内豪华车市场最专业、最具水准的试驾平台。2011年,奥迪驾控汇再次启动。活动分南北两线,历时6个月,15场分站赛,转战14座城市,共计6,000余人参加,实现了众多驾驶爱好者追求极致驾驶技艺的梦想。最终,6名获胜者赢取了前往瑞典参加“奥迪冰雪专业培训”的机会,同时获得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颁发的专业赛车手证书。

“2012奥迪驾控汇”4月在北京正式启动,强大的教练团队,极致的“战车”组合,瞬间吸引了无数汽车驾驶爱好者的极大关注。之后8个月的时间里,赛事转战杭州、重庆、珠海、成都、鄂尔多斯等19个城市,全国设立20场分站赛,30场区域体验活动,近万人积极报名参与。同时根据不同用户的驾驭需求,“2012奥迪驾控汇”设定五个层级的培训体验,从初级驾驶者到专业驾驶者,都可以从中有所收获。在上海奥迪国际赛车场举行的总决赛分为团体赛与个人赛,奥运明星杨凌、乐靖宜等人作为团体赛的领队与众多选手一争高下,为赛事增添更多精彩。而在个人赛的现场,16名参与者披荆斩棘,从90名选手中赢得了场地竞技与赛道竞技综合成绩的胜利。作为大奖获得者,他们将有机会奔赴瑞典参加奥迪海外冰雪培训,同时,另有10名优胜者获得国内冰雪培训的机会。他们将在更高的平台体会奥迪科技所呈现的极致动感。

毫无疑问,今年奥迪驾控汇在规模、形式方面有了全面提升,三年的磨练使其已经成为中国豪华车市场最具专业性且符合国际水准的试乘试驾平台。

不同性格,演绎同种激情

如果说有什么能揭示奥迪深藏不露的另一面,那一定是赛道。虽然以豪华车身份起家,但这丝毫不影响奥迪在赛道上的叱咤风云。百年的赛道传奇,验证奥迪品牌从诞生之日起就不乏运动基因。如今,由赛道衍生而来的汽车科技依然引领着奥迪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2奥迪驾控汇”总决赛中使用的车辆包括奥迪A1、奥迪A4L和奥迪A6L的四驱车型、奥迪S5、奥迪S8以及奥迪RS5,随着赛事的升级,使用车辆的运动性能也随之而升,而每款车的特点与优势也在比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与全球同步的专业试驾科目设置,从每个细节考量奥迪品牌卓越的操控性、运动性、安全性,全面展示奥迪的整车高效。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带有启停功能的自适应巡航系统、奥迪预防式整体安全系统等众多技术亮点,让参与者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试驾体验,在充满激情和乐趣的试驾体验中感受奥迪的先进科技。

从前不久奥迪RS高性能运动车战略的发布,再到今天奥迪驾控汇的成功举办,这宣示着奥迪将着力诠释品牌的“动感”形象。随着未来更多高性能车型的引入、经销商服务能力的提升、各项赛事的举办,奥迪定将以更加丰满的姿态、更加完整的产品阵容、更加卓越的科技延续奥迪百年的辉煌。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综合搜索

关 键 字:
(支持","或" "关键字进行检索)
搜索类型:
搜索范围: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