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自身标准在提高;今后上星将更难,轻易得五星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7月1日,2012版C-NCAP就将正式实施了,这也是继2006年我国首部新车评价规则和2009年第二版推出后,最新升级的第三个版本。
1978年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首创了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即新车评价规范体系,并开始对市场上销售的汽车进行碰撞安全评级,是世界各国NCAP体系的鼻祖。
与国家对汽车安全性的强制法规标准不同,NCAP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结论是有分值的,而不是简单地“合格”与“不合格”,从而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整车的安全性能,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关注。
此后,在此基础上,欧洲、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推出了自己的NCAP评价体系。
2006年开始中国也有了自己的新车评级规范体系——C-NCAP,为更好地了解与规范中国高速发展的汽车行业又增添了一个新的标尺。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当时由于经验不足,2006版C-NCAP和国外同类标准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众多国际标准中是碰撞速度最慢的,在当时也受到不少消费业内人士的质疑。但即便如此,全新诞生的C-NCAP仍然给众多国内车型的安全性敲响了警钟,一批得分只有2星的车型被赤裸裸地展示在全国消费者的面前,其中暴露出不少设计问题,也为企业敲响了警钟。客观地说,C-NCAP为中国汽车产品安全性能提升,特别是自主品牌产品的安全性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在2009年C-NCAP推出了第二版本,对2006版标准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在侧面碰撞试验中增加了SID-Ⅱs假人,并引入了儿童乘车安全的概念,增加了对便于安装车用儿童座椅的刚性固定装置——ISOFIX的加分要求。
这种SID-Ⅱs假人身材较标准的成年假人更小,适合模拟青少年和体形较小的女性乘客。特别是在碰撞事故中,不同身材的假人,身体各部位运动的轨迹和车辆上相应约束系统对假人的固定效果都会有很大差异,仅靠标准的成年假人是很难完全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故情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国不同版本的NCAP标准中,对后排假人的要求最全面也最细致的就是中国的C-NCAP。这是因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中国消费者的用车习惯和国外有很大差异,中国消费者特别重视车辆的后排空间,后排座的使用频率也相对较高,所以在制定试验标准时特别注意对后排安全性的考察。这点也契合了很多合资品牌的产品到中国后都要进行本土化改进,对轴距进行加长,拓展后排空间的市场行为。
而将于2012年7月1日起实施的2012版标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过去的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足。
首先,新标准对于后排假人的伤害值进行了进一步的量化,突出C-NCAP在后排乘员保护能力评价上的优势,形成C-NCAP标准自己独有的特色。
其次,新标准中对40%重叠正面碰撞试验速度由56km/h提高到64km/h,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这一速度的增加,明显提升了整个评价标准的难度,给车身结构设计、选材、加工过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显提升了这一评价标准的含金量。
再次,增加了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即“鞭打试验”)和汽车电子稳定控制装置(即ESC)的加分项。
统计数据表明,由于鞭打效应对颈椎造成的伤害,是交通事故中最为严重的次要性伤害。在车辆发生追尾时,前车乘员躯干随车辆向前加速运动,而头部因惯性作用相对滞后,如果这时汽车座椅的头枕不能对头部提供有力的支撑,那么乘员头部在后仰到极限位置后将迅速向前抛甩,颈部如同挥动的鞭子。虽然这种伤害一般不会直接造成死亡,但轻则造成头痛、颈痛,重则损伤神经,形成运动功能障碍、记忆思维能力受损,不仅治疗费用高昂,还有可能造成明显的长期后遗症。
目前,美国IIHS、日本、欧洲的NCAP都已经有了鞭打试验项目和对ESC的相关要求,此次C-NCAP增加这些项目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表现。
最后,新标准对评分体系进行了优化,评价总分由51分修改为62分,星级划分标准也进行了相应修改。
在某种程度上讲,对星级划分标准的修改,意义可能比其他改进项目更为重要。因为从2006年C-NCAP的首碰开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一款安全等级为一星的车型。按理说,既然C-NCAP测试的都是符合国家基本安全法规,已经合格并量产的车型,那么分值最合理的分布就应该是所有分值都应该出现,能够覆盖全部现有车型,但同时最高分和最低分都只是少数,大部分车型分布在2~4星之间,这样对消费者来说才能更具有参考意义。
而在本次修改中,随着总分的增加,碰撞试验得分的权重增加了,而加分项的含金量降低了,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车辆的综合安全性能,相信有了这些改进,2012版评价体系将更加值得期待。
国外主要相关测试标准介绍
NHTSA-NCAP
正面100%重叠 刚性壁障碰撞试验 | 正面40%重叠 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 | 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试验 | 56km/h | 无 | 62km/h | NHTSA最初的NCAP碰撞,只有100%正面碰撞测试,速度为56km/h,内容相对简单,对实际道路情况中的事故模拟也不够充分。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这套系统不断引入新的测试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这套评价体系依然引领着汽车安全评价标准的发展。
目前在各种不同版本评价体系中,这套是惟一没有40%重叠正面碰撞测试的一个,但这并不说明这套体系对车辆安全性的要求低,恰恰相反,在这套评价体系中侧面碰撞的速度是所有各国体系中最高的,速度达到了62km/h,甚至还要高于正面碰撞,同时在这项侧面碰撞试验中,碰撞滑车不是垂直撞向试验车的侧翼,而是保持27°的夹角,从而更好地模拟实际交通事故中的情况。
除此以外,这套标准现在有柱碰测试验和SUV车型的翻滚测试,其中柱碰测试的试验车是以32km/h的速度和75°的夹角,侧面撞向一个直径25厘米的柱状障碍。
Euro-NCAP
正面100%重叠 刚性壁障碰撞试验 | 正面40%重叠 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 | 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试验 | 无 | 64km/h | 50km/h | 除了C-NCAP之外,中国消费者最熟悉的应该就是Euro-NCAP了。一方面因为在中国生产的合资车型大部分都能在欧洲市场找到,相比美国市场,欧洲和中国更为接近。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相关标准起步较晚,在2006年之前,中国消费者想要了解一款汽车特别是合资车型的安全性能,最好的参考就是Euro-NCAP。
由于中国汽车的相关标准大多参考了欧洲标准,所以在C-NCAP制定的过程中,Euro-NCAP也是主要的参考标准。
在常见的碰撞项目中,Euro-NCAP并没有100%正面碰撞项目,但却包含了29km/h的侧面柱碰、鞭打试验和行人保护试验。
由于欧洲城市大多街道狭窄,行人和机动车发生接触的情况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多,所以Euro-NCAP标准特别关注机动车对行人保护的设计,增加了机动车和行人的碰撞测试项目,来评价车辆在与成人和儿童发生碰撞时造成的各种伤害。
IIHS
正面100%重叠 刚性壁障碰撞试验 | 正面40%重叠 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 | 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试验 | 无 | 64km/h | 50km/h | IIHS是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业协会的简称,虽然这套评价体系并没有冠以NCAP的名字,但其本质上和NCAP并没有区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参考价值。这主要是因为这套体系除了在碰撞难度的设置上非常苛刻,同时其最终的得分是与有关车型的保险费用直接挂钩的。
IIHS的特色测试项目有三个,一个是考察翻车情况时车顶强度的测试,另一个是在低速碰撞情况下保险杠的损伤程度,还有一个是鞭打试验。
其中车顶强度测试是用一个大弧面的金属锤以一定的角度和速度撞击车顶,然后测量车顶凹陷程度,借此来评价车顶的坚固程度,特别是对于SUV这类车身较高,在事故中易发生翻滚的车型来说,这项测试的评分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而低速保险杠强度测试是以9.6km/h和4.8km/h的速度分别对保险杠进行4项撞击测试,借此来评价低速情况下,保险杠的受伤情况。这项测试虽然与车内人员的安全关系不大,但却可以对保险公司制定保费标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IIHS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这项测试只选择每款车的最低配置型号来进行测试,即便汽车企业额外要求对高配型号进行测试,也会将最低配置车型的测试结果一并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