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早晨,家住沈阳的贾小姐出门就看到了一片雪景。这样的天气,大家开车都格外小心,刚买了一辆速腾的她也不例外。行驶在上班的路上,前方的车突然出现打滑,其整个车头都掉了过来。贾小姐开车跟在后边,以当时的速度肯定是停不下来了。她向左打了一下方向盘,车立刻做出反应,换到左边的车道上,随后又往右打了一下方向盘,速腾稳稳的回到了右边的车道,总算把那辆车躲了过去。情况很惊险,她额头上冒出了汗。再一看行车电脑,才知道是电子稳定程序(ESP)起了作用。据悉,这套先进的安全装置目前已经在国产乘用车中开始使用。
多种主、被动安全技术开始应用
令人欣喜的是,国产中档以上轿车的主动安全装备水平已经较5年前有了大幅度提升。以往安全气囊、ABS(刹车防抱死系统)及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等安全装备只用在那些中高档轿车上,在中档车以及中低档轿车上基本难觅芳踪 。现在随着竞争压力增大,厂商日益追求高标准的安全装备。安全气囊、ABS以及EBD等已经成为了目前中档乃至多数经济型轿车的标准配置。某些原来只在中高档甚至高档车型上出现的安全装备,如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以及电子稳定程序(ESP)等,也逐渐出现在普通的中档车型上。
奇瑞乘用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顾镭告诉记者:“很多主、被动安全技术都在奇瑞的产品中有所采用。被动安全方面,一是整车结构设计和内饰设计上增强防撞性,二是在安全气囊等措施方面进一步优化。主动安全方面,主要是多种电子技术的应用,比如倒车雷达、可视系统、预警提示系统、酒精测试系统等等。”他说,2005年初,奇瑞旗下所有产品都在主、被动安全方面进行了系列调整,其6万元价格的轿车拥有前排双安全气囊、ABS两大关键性安全配置。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自由舰是吉利与韩国联合研发的采用28项安全技术的车型。同时,吉利自主研制成功的轮胎气压监测与制动系统(爆胎预警和制动系统,简称TPMBS)装置在台州吉利汽车城试验取得成功。
作为国产车安全技术大跨度升级的典型,一汽奔腾轿车将安全作为了新的主题,利用70多辆车进行侧碰、正碰等各种碰撞试验,还通过了侧翻试验。2006年3月,自主品牌哈弗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一次全程碰撞,结果表明长城哈弗达到了世界顶级Euro NCAP标准四星级。比亚迪F3是历经3年打造的一款中级家庭轿车,笼形高刚性安全车身、ABS、EBD+四轮碟刹、预紧式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安全配置也一应俱全。
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日益重视
清华大学教授连小珉表示,国产乘用车过去掌握的汽车安全技术比较少,近几年,大量的主、被动安全技术开始应用在乘用车上,这与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在北京车展期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购买汽车产品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安全、品牌知名度和外观。看来,在“车祸猛于虎”的今天,消费者在选择自己的爱车时,价格或者经济性已不再是最主要的考虑了,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其认识也越来越成熟。
“我觉得买车、用车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安全,如果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切实保障,就是再多的优点又有什么用。其他所谓身份象征、文化品位更无从谈起。”陪朋友正在选购新车的王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严格的法规是对技术应用的重要促进
世界车辆安全技术法规始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当时制定了影响至今的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MVSS)。我国的汽车强制性标准实施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主要以ECE/EC(欧洲经济委员会安全法规)体系为主,包括安全、环保、节能等。
从众多中档国产车型上可以看出,其主动安全产品装配率与国外同级别车型相比要少一些。连小珉对记者表示,这一方面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关于车辆翻滚等方面的安全法规不健全有关。2006年7月1日,国内业《乘用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两个标准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汽车安全标准逐步完善,同国际接轨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也对汽车生产厂家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