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汽中心”)在天津发布了《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新规对碰撞速度及安全的要求较旧版本有不小提高。
据了解,自去年开始,2012年版管理规则相关的准备工作就已展开,曾先后于2010年6月、2011年1月和2011年7月召开了3次各有数十家企业参加的行业研讨会,并与政府管理部门、国内外汽车企业、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国外NCAP组织进行过深入讨论和交流,广泛收集和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修改, 于8月1日至8月31日在C-NCAP官方网站进行公示,最终形成《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正式版,目前各项试验条件也已准备就绪。
新规提高碰撞速度 与欧美基本接轨
与2006年版和2009年版规则相比,2012年版管理规则对原有评分体系、碰撞速度和试验项目方面的要求有较大变化。经过C-NCAP多年的试验数据和试验经验的积累,与国外碰撞试验相比,C-NCAP把具有中国特色的后排假人的评分纳入到评价结果之中;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偏置碰撞)试验速度提高到64km/h;增加了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即“鞭打试验”)项目;将主动安全项目引入C-NCAP,即增加了对于汽车电子稳定控制装置(即ESC)的加分;要求参与碰撞的车辆实际销量要超过3000辆。
基于上述变化,2012年版管理规则中的评价总分由51分提高为62分,同时星级划分标准也进行了相应改变。2012年版管理规则预计自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并开展试验评价工作。因为在试验方法和项目等方面的差异,按照不同版本进行的C-NCAP试验得出的评价结果,没有直接可比性。
中汽中心碰撞试验研究室主任刘玉光强调,今后使用C-NCAP评价结果的各方,应明确该结果是按照哪个规则版本、什么时间进行的评价试验的,同一车型用不同版本的规则试验评价出的结果没有可比性,以避免错误使用C-NCAP评价结果带来的影响。
碰撞安全标准升级 自主品牌汽车压力更大
中汽中心主任赵航向记者介绍,经过前几次的会议研讨情况看,企业反映新规带来的最大挑战在于偏置碰撞速度的提高。偏置碰撞试验时速由原来的56公里提高到现在的64公里,基本和欧洲、美国的碰撞速度一致。虽然这一速度只比原来相差8公里/小时,但提高后的碰撞能量却要比之前的高30%,对新车的安全结构要求呈几何级提高。“对于这一点,和对高铁一样,企业也怕提速。”赵航说。他进一步解释说,这一标准与国外相比还没有完全接轨,需要一步一步来,最终实现与国际接轨,“不然无法推动企业产品出口到国外”。
2012版新规把对后排乘员的评价由原来的定性改进为定量分析,并纳入分数标准。以前的定性评价只是简单看安全带和ISO FIX(国际标准化组织固定装置)接口是否失效,现在将后排乘客的伤害情况纳入评分体系,更需要企业在安全设计上做出更多努力。对于为何像ESP、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等重要的主动安全配置却只作为加分项目,赵航向记者解释:“法规有要求的项目,C-NCAP都列入量化考核,还没有制定出相关法规的,我们只作为加分项。”
对于此次C-NCAP新规的发布,合资企业的压力不大。因为几乎所有合资企业产品在此前的碰撞中都能取得4~5星的安全评价成绩,新规提高的速度标准与国外基本一致,产品本身不需要做太多改动。
相比之下,新规会对多集中在3~4星安全水准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产生不小的压力。对此,赵航表示:“出合新规的目的是引导厂商向更安全方向发展,比如说这次的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加分项,就是为将来国家ESP法规出台做铺垫。”因此,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正视差距,从设计之初就重视各款车的安全性能。此前为出口海外而以欧盟法规为基础设计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面对新规可能会更加从容。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规新增的“鞭打试验”,实际考验的并非汽车制造商的安全水平。根据“‘鞭打试验’所用座椅由生产企业提供”的规定,实际考察的是座椅厂的技术能力。要想获得好的成绩,可能需要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筛选更好的配套厂商。这无疑会增加产品成本,对于汽车企业是一个新挑战。
对消费者来说,新规带来的一个变话是C-NCAP新的评价体系下,将不再出现过多的五星和四星级汽车。新的评价结果更能帮助消费者准确评判产品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