釆埃孚的产品不论在乘用车还是商用车领域都代表着高端与可靠,德国工业产品特有的严谨与精密深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可。作为采埃孚在华设立的独资公司——采埃孚商用车底盘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在逐渐扩大。为了深入了解这家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的运作情况, 《商用汽车》杂志记者近期采访了采埃孚商用车底盘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綦平先生。
与中国商用车市场同步成长
在綦平的记忆中,采埃孚商用车底盘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发展经历了多个转折与历练。
2003年,采埃孚商用车底盘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成立,2006年搬至上海奉贤区。2004~2006年,公司主要经营进口零部件。在那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商用车行业还不发达,多数厂家的车型产量少,档次低,此时公司的底盘零部件由于价格高,产量弹性小(依赖进口),无法大量供货,只是少量供应高端车型使用。
2006~2008年,釆埃孚集团投入大量资金购置机加工设备,开始进行本土化加工生产,虽然核心件还需要进口,但是依赖度逐渐减小。这段时间内,公司在中国本土生产的半数产品出口韩国现代和大宇,本土化效益开始显现。
但这样的利好没有持续太长时间,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韩元对欧元大幅贬值,此时由于公司出口韩国的产品使用欧元结算(进口件多),韩国客户购买同样的产品将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这种由汇率波动产生的价格提升降低了产品竞争力,市场极度困难。然而也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采埃孚集团反思“欧元成本体系”的不利因素,决心加大国产化进程。一方面继续增加本土化加工能力,另一方面将部分“附件”实现国内采购。
2008年后,伴随着中国商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釆埃孚底盘零件国产化能力也大幅提升,具备了大量供货的能力,国内订单逐渐增多。采埃孚商用车底盘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开始走向平稳发展之道。
严格把控质量关,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
据綦平介绍,作为采埃孚集团下属独资子公司,采埃孚商用车底盘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釆埃孚商用车用杆件总成及零部件在中国区的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悬架系统直推力杆、V型推力杆、十字推力杆、转向横拉杆、直拉杆、悬架球铰链、独立悬架控制臂、稳定连接杆、悬架模块等,目前主要应用在空气悬架客车、轻量化高端重卡,以及采用多桥转向的大吨位汽车吊上。
采访期间,綦平还邀请记者参观了生产线,让记者亲身感受到采埃孚是如何将德国的一整套严谨工艺在中国本土重现。记者发现,虽然仅仅是加工推力杆与拉杆,但是该公司的质量保障制度足以令人叹服。
首先是原材料的选取。据綦平介绍,考虑到要实现真正的国产化必须实现原材料本土采购,所以这一方面他们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为了保障国内采购的原材料满足德国本部制定的质量标准,公司对供应商的每一批原料钢材都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尺寸、硬度、均一性甚至金相都要一一把关。只有通过了德国专家团的严格检测与审查的供应商才能有资格给公司供货。
其次是试验检测。在生产线的一旁,记者看到了检验试验室,里面有各种力学试验机构与检测仪器,刚刚制造出来的杆件都会抽检出样件进行强度试验。綦平介绍,检测拉杆与推力杆的强度都要求连接处的强度必须大于杆件本身强度,即钢杆被拉得变形了连接处也不能发生松动。在实验室的另一侧,记者看到了一台金相显微镜。綦平解释,这台金相显微镜是用来检测产品最终的剖面金相的,这个环节在公司的检测制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从产品到解决方案,加速发展步伐
“未来几年,采埃孚商用车底盘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将致力于从研发阶段就开始与国内主机厂合作,出售一整套完整的悬架系统解决方案。”綦平告诉记者,因为釆埃孚有着雄厚的研发基础,在专项领域的积累比较深,与主机厂合作研发的话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目前公司与一汽解放、北奔重汽都已有合作项目,如果产能有需求的话,公司甚至会考虑在主机厂附近新建配套厂,为中国商用车的技术提升助一臂之力。
在提到国内企业大多在意成本时,綦平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高端产品不一定价格高端。”“整套解决方案将更好地控制总体成本,因为成本是设计出来的,设计能力决定着产品的好坏与成本的高低。”他补充道。
綦平告诉记者:公司未来更多的销售将以一条龙的研发、试制、改型、生产、配套、售后来实现,这样打包处理的项目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采埃孚专业的设计能力可以给企业带来全新的血液,产品成熟性、先进性大幅提升,大大降低了与其他竞品的同质化程度;其次,从研发就开始的合作将使得整车成本更加优化,在轻量化等改进上拥有更大的整合空间,减少重复开发与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