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博世携高效、安全技术亮相第64届汉诺威展
作者: 未名 来源: 汽车制动网 日期: 2012年09月27日

近日开幕的汉诺威商用车工业博览会上,博世携旗下一系列专为商用车开发的提升经济性、安全性的领先技术亮相17展厅B10号展位。博世集团汽车技术业务主席Bernd Bohr博士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让商用车的燃油消耗到2020年再减少15%。”商用车市场需要更高效、更安全,同时也更具价格竞争力的解决方案。Bohr博士表示,尽管全球市场动荡,博世对其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公司商用车业务前景充满信心,“物流里程增加的同时,商用车用户对能效和环保技术的期待也正不断提高。这一发展趋势下,博世作为创新技术、系统和服务供应商,将凭借其有利地位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

博世集团汽车技术业务主席 Bernd Bohr博士

每一辆采用博世技术的卡车每年可为物流企业节约10,000欧元

作为业内领先的汽车技术和服务供应商,博世通过创新让商用车具备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尽管当前卡车的燃油效率已经比轿车高出15%,但市场仍在期待更加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Bohr博士表示。整车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在进一步降低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依然面临挑战。基于当前的燃料价格和年均130,000公里的运输里程,物流企业仍期望每辆卡车平均每年能再节约10,000欧元的运营成本。

\

博世商用车柴油共轨系统

\

博世商用车柴油共轨系统喷油器

为实现这一目标,博世在挖掘现有技术燃油经济性潜力的同时,致力于开发其它创新的解决方案。目前,博世正尝试将共轨系统的喷射压力进一步提高至3,000巴,通过提高燃油喷射压力和使用Denoxtronic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博世技术能够使燃油消耗进一步减少5%。随着这两项技术的普及,在未来一年中,博世计划在商用车领域实现250万套共轨系统及超过80万套Denoxtronic系统的销量。

\

博世商用车尾气后处理系统

博世创新技术追求更高效率

目前在博世,约有60名工程师正在研发用于12吨以上商用车的混合动力驱动技术。博世希望通过并联式混合动力技术,使商用车长途行驶的燃油消耗减少6%,而在短途行驶中,更能达到20%的燃油节省。博世计划于2015年至2020年间推出商用车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为物流公司带来的额外成本可在三年内收回。

不断加强车辆系统之间的联系也是博世的创新趋势之一,例如全新“生态路径”系统。该系统基于导航数据制定高效的驾驶策略,进行发动机管理和传动控制,使车辆在上坡前适时加速,并避免不必要的换挡,从而减少3%的燃油消耗。未来,博世还将把地形导航数据应用于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实现最佳的能量管理,例如,系统能够将储存的能量用于上坡时所需的额外动力,并将下坡时的多余能量用于电池充电。

德国为提前满足欧VI标准的卡车提供奖励

“提高车辆的环保表现对车队运营商同样具有经济意义。”Bohr博士表示。在2014年欧VI标准正式实施之前,德国将对提前购买满足该标准的卡车进行税收抵免。按年均130,000公里的行驶里程计算,每辆欧VI卡车相比欧III卡车可额外节省多达6,500欧元的通行费。为帮助用户达到这一标准,博世已经开始向商用车制造商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使氮氧化物催化转换器在无论有无废气再循环装置的情况下均能够工作。

更多卡车需要安装防滑和紧急制动系统

环保标准不断提升的同时,预防事故的法律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到2014年底,欧洲几乎所有新生产的轿车都将强制安装ESP®电子稳定程序,而这一程序正是由博世率先推出的。对于防滑系统,虽然目前欧洲新生产轿车的安装平均比例已经达到70%,然而在货车中这一比例仅为60%,新一代商用车ESP®电子稳定程序能够帮助货车填补这一空缺,该程序还可以安装于其它配有大型制动系统和高制动压力的轻型商用车上。

\

博世为轻型商用车开发的第九代ESP电子稳定程序

到2014年底,欧洲3.5吨以上卡车还将强制安装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驾驶员辅助系统。为实现这一目标,博世研发产品中包括一款雷达传感器,尤其适用于包括卡车和货车在内的中距离运营车辆,即便车速达到150公里/小时仍可以有效发挥辅助作用。除紧急制动功能外,新款雷达传感器还能实现一系列功能,例如ACC自适应巡航控制,帮助减轻卡车驾驶员的负担,并使驾驶更加安全。

\

雷达传感器帮助车辆控制与前车的距离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综合搜索

关 键 字:
(支持","或" "关键字进行检索)
搜索类型:
搜索范围: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