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站汽车制动产品前沿的亚新科美联
——写在亚新科美联(廊坊)制动装置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
编者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异军突起的汽车行业,诞生了数家世界五百强整车企业和一批比肩国际的零部件制造企业,亚新科美联(廊坊)制动装置有限公司(简称:亚新科美联)就是零部件制造企业的佼佼者。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首批成功转型企业入列汽车行业以来,80年代亚新科美联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制动空压机技术,90年代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首批中美合资企业,在汽车产品国产化潮流中独占鳌头,创造了多项汽车制动产品制造的第一之后更是成为国内最大的、跻身世界前三的空压机供应商。目前,亚新科美联正以全新的姿态行进在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
一、成为中国汽车制动系统产品的领先者
1、市场化发展的第一步
亚新科美联前身——廊坊内燃机厂,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布局在廊坊地区的X195柴油机生产企业。1979年,随着“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执行,身在农机系统的该厂开始自谋生路,当时的领导班子将文革前入学、拥有扎实功底的一批大学生推向前台,在走亲访友、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果断转产了车用制动空压机。
当时,城市公交车是市场上最高档的汽车。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公交车,车门开关系统油渍斑斑、个别情况车辆要就地轰一会车再走。向司机师傅打听才知道,是空压机窜油导致了车门开关系统油渍斑斑,轰车是等待制动系统达到安全气压。因为,公交车采用的是气制动系统(气源件为空压机),频繁制动和开关车门需要空压机不断补充压缩空气,因此,空压机的效率和质量决定了制动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廊坊内燃机厂的决策者们,通过多种途径找来了一个法国贝利艾的空压机样机,在此基础上,发挥自身生产原动机(X195柴油机)的技术优势,成功开发了针对公交车辆底盘用的解放汽车制动空压机,命名为解放Ⅱ型空压机,即第二代解放空压机。
转产制动空压机, 传承了X195柴油机曲柄连杆机构的工艺设备,投入小、见效快;解放Ⅱ型空压机较原装机效率成倍提高,通过关系渠道让公交客户试用后,司机纷纷要求使用,不到两年时间,一举进入了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汉等全国主要公交市场。由于空压机的高效率,使多余压缩空气不断通过安全阀排除、造成了很大浪费,为此,廊坊内燃机厂的技术人员,从优化气制动系统入手,在空压机排气管路中串联了卸荷阀,在达到限定最高值时卸荷阀开启,让空压机无压工作,减少了功率消耗。廊坊内燃机厂的这些行动,无疑是对30年一贯制的长春一汽发起了挑战(公交车底盘以一汽的为主)。
因专业生产制动空压机,1984年厂名由廊坊内燃机厂更名廊坊制动空压机厂。
2、勇站汽车制动系统产品国产化的潮头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产业领域开放的重要标志是技术引进与合资合作,汽车、发动机行业由不同系统实施了大量的产品技术引进。为了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1987年廊坊制动空压机厂引进德国科诺尔制动空压机技术,成为了我国制动空压机行业唯一的技术引进企业。该制动空压机技术的引进,加之曾经的发动机生产企业优势,为廊坊制动空压机厂奠定了技术领先的行业地位,在接下来的汽车、发动机国产化中大放异彩。
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过程即国产化,像汽车、发动机为总成技术引进,国产化考验的是一个行业。事实上,在经历了封闭和文革之后,我国的制造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进一步加大,引进技术国产化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制动空压机靠发动机输出动力工作,是布置在发动机上的一个配套零部件。因此,制动空压机的国产化是发动机国产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汽车、发动机行业首批技术引进的产品主要有:道依茨发动机,是军工系统引进的德国发动机制造技术,分别在华北柴油机厂(5460厂)、渭阳柴油机厂(615厂)、北京内燃机厂生产,主要用于军用系统的行走机械上;里卡多发动机,是中国第一拖拉机厂引进的英国发动机制造技术,主要用于农业机械等行走机械上;斯太尔汽车,是汽车行业全套引进奥地利技术、尽快改变我国汽车缺重少轻局面的产品。
八十年代的中国制动空压机行业,比起一汽解放、二汽东风、中汽零部件公司的直属企业,以及较早进入的地方企业,廊坊制动空压机厂还是一个新兵。但是,她凭借对制动空压机的理解、技术引进基础和无所畏惧的一股闯劲,从没有配套产品跃升为配套的主角地位,并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与汽车、发动机一起实现了制动空压机的国产化。斯太尔空压机经廊坊厂水冷改造后,使产品可靠性成倍提高,直接导致了奥地利原厂产品的换代。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是新一轮合资合作产品,其制造技术较八十年代技术引进产品上了一个等级,在当时是国际市场上唱主角的产品。亚新科美联作为国产化的首选企业,按发动机企业计划同步推出产品并全部达到技术要求,在后续的重庆康明斯、西安康明斯、北京康明斯等与国际同步机型的国产化产品开发上,亚新科美联均率先达到技术要求。
九十年代初,一汽与大众合资的奥迪100先导工程在长春投产,奥迪当时是中国生产的最高档轿车。与巨人比肩你才有希望成为巨人,亚新科美联再一次把视野瞄准了最高水准奥迪产品的国产化上。乘用车产品是与商用车空压机技术完全不同的领域,乘用车制动系统产品仍然作为了美联人的选择方向。经过业务公关,一汽大众同意了制动盘产品的样机实验,美
联人紧紧把握了这次机会,样件经德国大众总部实验一次性通过,其高碳、高合金制动盘铸造、加工技术一举领先国内,成为了奥迪安全系统件的首件国产化产品,后续又实现了奥迪制动鼓、轮毂轴的国产化。目前是一汽奥迪制动盘的独家供应商、一汽大众系列产品制动盘的主要供应商。
3、担当汽车制动系统产品升级的重任
八十年代末期,新一代解放CA141垂直转产揭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全新阶段,车辆投入市场后,制动空压机的可靠性问题一度非常突出,廊坊制动空压机厂因此被中汽公司推荐,为一汽解决CA141空压机问题。在城市公交系统唱主角、并为解放军总后勤部解决空压机燃眉之急的廊坊厂不负众望,专门开发的单缸解放141空压机,以其上气快、不窜油、质量可靠的优点,成功为解放军用车、客车底盘等高端车型直接配套,开创了社会生产企业替代一汽直属厂的先例。
卡车柴油化起步于九十年代初,成倍的动力提升与经济性,一度让在用车辆汽改柴风起云涌,解放、东风等整车企业纷纷上马柴油车,促进了汽车系统外的大柴、朝柴、锡柴、玉柴等企业同步转产车用柴油机。空压机是车用柴油机的标配零部件,廊坊空压机厂凭借开发和技术引进优势,为6102、6105、6110、黄河系列车用柴油机同步开发了升级产品,成功为大柴、朝柴、锡柴、玉柴、杭发等企业配套,并占领了配套份额的70%以上。
二、在市场变迁中不断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企业界,都经历了技术引进、合资合作、企业转制、资本上市及如今走向国际市场的历史变革。
1、经营创新
亚新科美联,从率先市场化发展、技术引进到合资合作等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创新经营充满活力。
1994年上半年,由制动空压机厂派出骨干代表国资,与外资企业共同创办廊坊卢卡斯伟利达廊重制动器有限公司,如今,其以制动钳总成为主的零部件产品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
1994年下半年,与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全面合资,成为了亚新科集团的控股公司,较早地进入了合资经营的轨道。
1996年公司正式引入美国四班管理系统,1996年由国际船级社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第一批实施信息化管理与国际质量认证的企业。
2001年,亚新科美联分离部分员工,成立亚新科固安,专注于铸造产品。
2005年,亚新科美联成立高端空压机产品公司,专注于国际标准的双缸空压机的研发与生产等等。
做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经营创新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创新使亚新科美联一直站在行业的前沿。
2、技术、产品创新
技术和产品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基石。2000年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服务于商用车与乘用车两大市场的亚新科美联,产品覆盖面在不断扩大。
商用车市场产品以空压机产品为代表。从为天拖、北内配套的农机市场起步,到成为车用柴油机玉柴、锡柴、潍柴、大柴、朝柴等骨干生产企业的主力配套商,再到与康明斯等高端机型的国产化,产品同时实现了由中型机扩展到轻、中、重型全覆盖。其中,空压机ESS节能结构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空压机产品累计获得了30多项国家专利。2005年,按国际标准开发的双缸空压机,成为国内首家大批量出口美国CAT和GM公司的产品。
亚新科美联因此成为了我国空压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河北省级制动空压机产品检测站,国内最大的、跻身世界前三的制动空压机供应商。
乘用车市场产品以盘、毂、轴为代表。从1991年进入乘用车市场后,亚新科美联开发的高碳、高合金制动盘,得到了德国大众的权威认可,其铸造、加工技术国内领先。在一汽大众盘、毂、轴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开发了满足自主品牌、后市场的系列产品,以及开发北京奔驰产品、成功进入上海大众等等。
与此同时,自主开发的卡车自动调节臂批量出口美国市场。目前,亚新科美联自主开发的
1.5兆帕高压空压机、双极压缩空压机和全铝合金空压机,为已经到来的中国商用车高端化、以及进入国际市场做好了充分准备。
3、技术改造
设备是制造企业的硬件,是产品制造的工艺保障能力,也是企业实力的象征。
亚新科美联继九十年代成为国内装备领先的汽车制动系统制造企业后,不断加大后续投入。
公司拥有国内最大的空压机全功能产品试验室,产自欧洲空压机综合性能试验设备,能够模拟多种复杂工况环境,提取各环境的动态数据。来自HORIBA的惯量试验台,能够准确测试制动盘的热裂纹、热变形、热机械过载等试验项目。高性能的试验设备,为企业研发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空压机零部件、制动器零部件均采用自动、半自动生产线生产。
空压机组装和测试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经过超声波清洗的零件被输送至正压装配车间,零件在无尘、恒温环境下实施组装,组装工序采用了防错控制,100%台架试验和漏气测试保证了出厂空压机的质量。
制动盘加工采用从加工、检验到探伤全过程的自动化生产线,有高精度的数控立车、加工中心、自动平衡机综合测量仪、探伤机等高端设备,100%的综合检测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
三、中国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
“成为中国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汽车零部件集团”是亚新科集团的愿景。美联作为亚新科控股企业,正在诠释着汽车制动系统产品的“中国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
1、走向正轨
2012年,亚新科美联迎来了历史转折,刘琦履职总经理后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以经营为导向。企业靠市场、靠客户生存,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导向,客户是企业生存的导向。为此,亚新科美联摒弃了一切不利于经营的干扰,把企业、员工的注意力导向市场和客户,提升业务部门和人员的待遇,企业恢复了市场活力。
管理结构优化。在设备不变、人员不变、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分别在采购流程、质量控制、设备管理、产品开发、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建章立制,剔除短板,大幅提高了企业赢利水平。
人才、技术先行。亚新科美联从德国聘请资深产品与运营专家,从国内聘请发动机行业知名专家等,全面提升企业人才队伍水平。目前,企业技术部门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队伍70余人,通过CAE设计等大大降低了试验费用,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不断的满足国内外高端客户的需求。
绘制蓝图。结合企业实际,分别制定了国内、国际市场同步开拓计划,产品研发能力提升计划,产品从单体到系统集成的开发计划,企业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以及销售、利润、效率、员工收入目标计划等等。蓝图的绘制,让员工看到了企业发展的希望,极大的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
国际化发展。2012年亚新科美联欧洲办公室的设立,为企业走向国际开辟了窗口。在稳定与CAT、通用、韩国斗山客户供货的同时,与多家世界顶级OEM厂家建立了业务关系。亚新科美联的国际化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为此,束缚亚新科美联经营团队多年的合资条款,在双方股东的见证下得以解除,企业经营步入了正轨。
2、迁建新址、转型升级
随着汽车零部件市场国际化愈演愈烈,亚新科美联同样面临转型升级的需求,2013年的厂址迁建则为企业快速发展迎来契机。刘琦说:“自新厂投产半年多以来,亚新科美联通过工艺设备的全面改造升级,产能增长幅度达到50%以上,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品质的全面提升”。
在商用车空压机市场,亚新科美联并不激进地追求市场销量的增长,而是合理调整产品市场结构,逐步放弃低端市场,做好中高端市场,开发国际市场,力求5年内实现向欧、美、日市场年出口空压机20万台。刘琦表示,出口不是与国际零部件公司打价格战,而是要以全新的设计,良好的性价比取胜,这取决于产品能否严格按照国际水平进行设计和制造,能否把握欧美市场产品发展方向,设计高效、节能、轻量化的产品,通过优化制造工艺,严格遵循客户标准,满足市场需求。
在乘用车制动件市场,亚新科美联的目标则是量质并进,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刘琦表示,亚新科美联在乘用车制动件市场将集中做中高端产品。
做高端制动器产品必须有高端市场的支撑。亚新科美联一直是一汽—大众的供货商,其旗下的奥迪全系列以及大众主要车型的制动盘均由亚新科美联供应。刘琦介绍说:“目前,我们也已成为上海大众的配套供应商,同时通过了奔驰的体系审核,符合奔驰的供货要求,加上沃尔沃、华晨宝马的配套需求,将支撑我们乘用车制动盘的产能由目前的年产500万套向年产1000万套进军”。
3、对标国际反哺国内
“欧美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刘琦的这句话,清晰谱写了亚新科美联发展的蓝图。
为使自已成为国际主流公司的首选供应商,亚新科美联在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制造设备、生产标准、质量验证等方面都要全面对标国际同行企业。通过多家咨询公司,寻求对标国际一流企业的渠道和方法。
对标国际市场,国内零部件企业差距在哪里?刘琦认为:“技术方面,国内的零部件企业可以模仿、追赶,甚至是一些产品的部分技术指标会优于国外的对手。但是,在生产管控方面,我们则必须走得踏实、稳健,严格按照生产规范执行,这也是我们对标国际企业的关键之处。我们在欧洲设立办事处,用以对接欧洲市场,研究欧洲企业的零部件生产、验证标准和开发流程”。
国际化,不忘本。亚新科美联计划用2-3年的时间全面提升企业生产水平,完善供应商队伍,改善工作流程,并实现为多家欧美主流企业进行配套。同时,反哺、规范国内市场,为国内市场提供国际标准的产品。“对标国际,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保持年均20%的提升,更关键的是提高了员工的收入、改善了员工工作环境。”刘琦说。
4、品质提升把握四要素
与外资对手相比,国内的零部件企业靠什么竞争?“除了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还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刘琦回答说。
国内商用车的使用环境远不如国际市场。在欧美市场,空压机的三包量不足1%,而国内达到了5%,甚至更高。国内使用环境不良是造成空压机寿命缩短或性能不佳的主因。例如,消费者保养不及时造成与空压机相关的干燥器、过滤器等配件不良或者配套企业存在相关管路设计不符合标准等问题。这要求零部件企业要为系统服务做充足准备。
不仅如此,国内零部件企业还要面临市场增长、产品结构转型以及国际化的多重压力。“所谓国际化,不是简单的产品出口,还要涵盖生产规范国际化、供应商体系国际化。”刘琦说,“国际采购日渐盛行,原材料趋于同质,成本差异逐渐缩小,对于企业来说,生产规范也就更趋向于全球一体化”。
刘琦认为,从市场需求来讲,消费者需要的不是最前沿的新技术,而是成本可控、性能稳健的产品。由此来看,国内零部件企业与国际竞争对手的差距主要在于对系统的把控。中国零部件企业应把握四个要素:不断完善研发流程、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全面强化验证手段以及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相信,亚新科美联正在实施的人才、产品、管理、市场的国际化战略,必将把企业推向世界汽车制动系统制造商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