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沃尔沃即将开展中国首个自动驾驶实路测试
作者: 未名 来源: 八秒跑车网 日期: 2015年03月18日

沃尔沃汽车集团近日宣布,三月下旬将在中国公共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测试和展示。这是沃尔沃汽车第一次将自动驾驶汽车带到中国,也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首个面向媒体和公众的真实道路自动驾驶测试项目。
 
沃尔沃将邀请中国媒体、行业监管和科研机构及领先科技公司的CEO们参加测试和体验。沃尔沃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专家Erik Coelingh博士说:“中国是全球交通和路况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在中国进行自动驾驶的实际道路测试对沃尔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全球最严苛道路上进行测试,我们可以洞察中国客户在自动驾驶汽车里的反应和需求,使得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得到完善。”
 
沃尔沃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CEO拉尔斯•邓(Lars Danielson)表示,作为具有88年历史传承的全球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汽车始终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发明和创造了汽车历史上与安全相关的绝大多数核心技术,包括三点式安全带、儿童安全座椅、带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等。在展示未来全面创新能力的自动驾驶领域,沃尔沃汽车具有三大领先优势:技术领先、理念领先和实践领先。
 
拥有三大领先优势
首先,技术领先。沃尔沃以人为本,着眼“安全”与“互联”,开发基于云服务的创新智能安全科技。同时,沃尔沃领先进入“高度自动驾驶”的实质性项目测试和商业化阶段:研发需沿着四步走的技术路径(驾驶员辅助、半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稳步行进。其车载技术成熟,已得到广泛运用。与无人驾驶不同,自动驾驶让驾驶者在解放双手的同时不剥夺驾驶乐趣,并能更高效地利用行车时间,享受更智能的交互界面和更舒适的行车体验。
 

\
↑沃尔沃自动驾驶技术让驾驶者解放双手,尽享舒适行车生活
 
第二,理念领先。沃尔沃较早提出自动驾驶概念,是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导者和先行者。它提倡与实际交通环境中的各方(政府、交管部门、科研机构、驾驶者等)一同探讨未来可持续的、智能交通环境解决方案。沃尔沃贯彻“以人为尊”理念,贡献未来交通,是智能安全Intellisafe的创新领导者。和其它科技公司的理念不同的是,沃尔沃不是仅仅关注自身技术和汽车产品,而且建设一个智能交通生态系统。沃尔沃汽车现阶段已集合了爱立信、百度、联通、高德、豆瓣等多家合作伙伴,构建一套完整的基于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智能化汽车生态系统。自动驾驶可以使汽车更绿色,更安全,有效减少交通拥堵,提高燃油经济性和交通资源利用率,减少10%-20%尾气排放,是通往“2020零排放、零伤亡”愿景的必由之路。
 
第三,实践领先。2012年9月,三辆无人驾驶的沃尔沃汽车,在一辆有人驾驶的卡车带领下,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公路上,以90km/h时速完成欧洲环保型道路安全列队行车(SARTRE)的测试项目。沃尔沃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在开放的高速公路实现完全自动跟车测试的汽车厂商。2013年12月,沃尔沃汽车开始在瑞典哥德堡进行全球首个大型公共自动驾驶路测项目“Drive Me”。这个项目在规模上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它不是在封闭的道路上进行测试,而是在真实的城市交通状态下去测试,并第一次把实际交通环境中的所有因素囊括了进来,是自动驾驶测试中相关参与方最多、合作程度最深入的项目。该项目由瑞典政府批准并支持,凭借着与当地政府、交管部门、科研机构的深入合作,以更贴近实际需求的思维研究高度自动驾驶技术在真实交通环境下的适用性,促进了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步伐。而近期,沃尔沃将首次在中国实际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路试。全球首款带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车型全新XC90将正式在中国上市。
 
\
↑全新沃尔沃XC90将成为全球首款带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车型
 
自动驾驶,中国准备好了吗?
在中国,在交通事故多发和路况极其复杂的情况下,自动驾驶汽车是否能游刃有余地行驶?沃尔沃始终认为自动驾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全社会问题。沃尔沃表示,愿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寻求与中国政府、汽车行业,跨行业知名IT企业探讨与合作,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创造面向未来的安全、高效和互联的智能交通环境。如今,沃尔沃汽车“Drive-Me”自动驾驶汽车首次探路中国,让看似遥不可及的自动驾驶第一次走近中国公众的视线,让中国用户直观感受智能汽车的魅力。而这项最前沿且具有开创意义技术能否经受住中国道路的挑战,让我们一同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jack)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综合搜索

关 键 字:
(支持","或" "关键字进行检索)
搜索类型:
搜索范围: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