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第三届智能汽车技术国际论坛”回顾
作者: 未名 来源: 汽车制动网 日期: 2016年07月13日

\
第三届智能汽车技术国际论坛在上海成功召开
 
 
2016年6月30日-7月1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上海国际汽车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瑞典汽车交通与安全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汽翰思管理咨询公司、上海国际汽车城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智能汽车技术国际论坛(ADAS2016)在上海颖奕皇冠假日酒店成功召开。
 
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业界共识。智能网联汽车,可以提供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更舒适的驾驶方式和交通出行综合解决方案,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构建绿色汽车社会的核心要素,其意义不仅在于汽车产品与技术的升级,更有可能带来汽车及相关产业全业态和价值链体系的重塑,已经成为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战略。
 
本届论坛围绕汽车的智能化与网联化技术,设置了主题演讲以及车辆环境感知与智能安全系统、开发测试及认证、驾驶辅助与人机交互、网联汽车与智能道路关键技术、通信平台及信息安全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支撑技术等6大专题。论坛共计安排报告45场,来自一汽、上汽、长安、北汽、日产、宝马、奥迪、通用、本田等国内外著名汽车企业,法雷奥、大陆、英飞凌、dSPACE、是德科技、米拉、易特驰、美国国家仪器等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和开发测试企业,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中国移动、大唐电信、华为、中国联通等通信企业,以及四维、千寻位置、武汉光庭及百度等地图数据公司及互联网企业均带来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参会人员接近500人,规模远远超出预期。会议同期还举办了创新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体验、汽车创新港参观等一系列活动,得到了广泛好评。
 
通过论坛上各位嘉宾的精彩报告以及与听众的互动,可以归纳出本次论坛的以下几个核心观点。
 
1)跨界融合加速,“闯入者”给传统汽车产业带来挑战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涉及汽车、交通、通信、互联网等诸多行业,各行业间的跨界融合正在加速。如百度、华为、阿里巴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IT领域企业,都在积极拥抱汽车自动驾驶、网联服务等领域,同时整车厂也在以开放的心态与这些企业展开积极合作。
 
除了大型IT巨头凭借技术与资源优势强势介入以外,诸多智能汽车行业新生势力也开始发声,如驭势科技、行易道、智行者等,他们凭借其灵活机动和对最新无人驾驶技术的把握,已在该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些“闯入者”都对传统汽车行业带来了挑战,国外车企已经开始通过收购、合作等多种模式进行应对,国内车企也已开始高度关注。“闯入者”们如何改变汽车行业,将是未来10年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变数。
 
2)“驾驶辅助”与“无人驾驶”需有明确区分,商用无人驾驶任重道远
在会议举行的期间,正好有媒体曝出了特斯拉自动驾驶模式下的致死车祸事件,作为全球第一起自动驾驶致死案例,这一事件也引起了会议嘉宾们的热烈讨论。特斯拉的Auto pilot系统,仍属于“驾驶辅助”产品,但其在各类产品宣传中给消费者灌输了“无人驾驶”的形象,使得消费者盲目相信其产品,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从事故场景来看,特斯拉在摄像头和雷达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方面也有待进—步完善。
 
目前包括特斯拉在内,产品级的自动驾驶系统都停留在Lv.2级(集成式驾驶辅助)以内阶段,Lv.3级(紧急情况需驾驶员响应)产品都还处于测试阶段,Lv.4级(无需驾驶员响应)产品更是尚未出现,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以及商业化推广仍需较长的时间。在特定路段(如高速公路)和特殊区域(如景区厂区)内的无人驾驶车辆会先行推广,真正适应全部道路交通条件的无人驾驶汽车依然任重道远。
 
3)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与标准法规建设急需加强
此次论坛中,来自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国家ITS中心等的专家都谈到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的主题。目前在该领域,国内外的标准规范、测试评价方法都较为缺失,已经制约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内上海、北京、重庆等多个地方都在积极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基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行业组织也在积极推动智能汽车相关标准体系建设。会议的主办方之一上海国际汽车城就建设了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示范区,将为我国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技术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4)自主车企规划与国际同步,基础技术研发仍需加强
从参加会议的一汽、上汽、长安、北汽等我国自主车企的介绍中,可以发现其智能汽车发展规划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相关实路演示工作也在积极推进。同时,自主车企也具备从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变,并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生态的“互联网思维”。但是,从我国汽车工业整体角度来看,在传感器(雷达、图像)、执行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芯片等基础技术领域,仍有较明显劣势,需要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力量突破。而同时,芯片的发展又依赖于传感器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引领,两者相互依存。
 
5)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离不开智能道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通过V2X技术实现交通要素的互联互通,形成高度一体的、协同的智能网联交通系统是未来发展趋势。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汽集团、日产汽车、通用汽车、东软集团、是德科技等专家的介绍中,可以发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不是孤立的,需要各网联要素的同步协调发展,尤其是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智能道路技术,其发展受到的制约因素更多,道路的适应性建设或改造难以一蹴而就,需要提早规划、多方促进,跨业融合,协调发展,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都会影响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速度,更会影响智能网联汽车作用的发挥。
 
6)高精度地图、定位与导航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中必须突破的瓶颈
高精度地图、定位及导航技术是智能汽车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基础技术,也是智能汽车无人驾驶发展过程中必须攻克的瓶颈问题。如何突破传统卫星定位的局限实现大范围车辆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如何更好地、更准确地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空间,结合车辆全局路径优化与车辆动力学控制的需求,为车辆准确规划安全行驶轨迹并实现车辆的自动控制。清华大学、百度、四维图新、千寻位置网络及武汉光庭公司向我们介绍了我国最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研究单位的探索。在特定环境及条件下的车辆高精度定位及导航已经能够初步实现,说明我国在车辆高精度地图、定位和导航的关键核心技术上已经有了初步的突破,我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在高精度定位上已显现出优势和良好的发展趋势。不过我们也看到要想真正在大范围区域实现无障碍的高精度定位和导航还有很大的技术障碍,有关高精度地图和定位的法律法规及标准问题有几乎完全空白。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中的基础关键支撑技术,高精度地图数据的采集,高精度定位及导航技术的突破还需要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给予更大的经济及政策支持。
 
7)发展自身优势,探索特色路径
在我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特色发展路径,这也是论坛中各位专家讨论的焦点。如基于LTE的我国自主车联网通信系统,目前已在国际范围内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很可能成为国际车联网通信标准的重要部分,我国华为、大唐等企业在该领域也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相关产品将会极大促进自主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又如我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未来将全面取代GPS系统,同时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的基地增强基站,其提供定位服务的精度和稳定性也将超越GPS,将成为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重要支撑。
 
依托人工智能与网联化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发展路径到底是什么形态?将存在哪些技术、产业和市场障碍?为此可能发生什么跃变式技术创新和颠覆式产业变革? 这些问题都需要发挥各行业专家和实践者的智慧,不断探索。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jack)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综合搜索

关 键 字:
(支持","或" "关键字进行检索)
搜索类型:
搜索范围: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