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G7物联完成2亿美元新一轮融资
作者: 未名 来源: 搜狐 日期: 2022年2月17日

\
近日,G7宣布近期完成2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由挚信资本领投,国投招商、混沌投资等机构跟投,普洛斯、宽带资本、信达汉石等现有股东追加投资。投后估值22亿美元。

 
 
时隔三年,公路货运行业物联网科技公司G7物联再获融资。2月14日,G7宣布近期完成2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由挚信资本领投,国投招商、混沌投资等机构跟投,普洛斯、宽带资本、信达汉石等现有股东追加投资。
 
G7首席财务官张杰龙对财新介绍,此轮融资G7投后估值为22亿美元。融资将具体投入于技术研发,其中人才是最大的投入项。G7的技术人员占比约为60%。
 
此轮融资于2021年末完成。2021年6月底,滴滴抢跑上市,之后监管趋紧,资本市场动荡,G7选择提前结束了融资。张杰龙告诉财新记者,2亿美元的融资金额基本符合预期,且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成立于2010年的G7此前已完成天使轮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3000万美元、B轮4500万美元、C轮4500万美元、C+轮7000万美元、D轮3.2亿美元融资。融资总额超过7亿美元。G7物联是中国公路货运行业的头部企业服务公司,业务模式是通过在货车上安装各种物联网传感器,采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数据,向货运经营者提供软件服务,帮助其进行业务数字化转型,即订阅服务。从2019年起,G7逐步推出数字货运、物联保险、智能装备等业务,即交易服务。截至2022年1月,G7累计连接车辆超过200万辆,服务货运经营者近5万家。
 
张杰龙介绍,G7交易服务收入目前的占比约为七成,且增速高于订阅服务。
 
“企业服务公司和平台型公司是最受资本市场青睐的两类,前者因更加以客户成功为导向,而非扩大平台效应为导向,因而长期更加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张杰龙称,从PS(市销率)估值的角度,平台型公司的PS值通常为2-5倍,企业服务公司无论在中美市场,PS值通常此前为20-40倍,不过2021年7月一系列监管收紧后,中国的企业服务公司PS值普遍回落到10倍左右。
 
市场观点认为,SaaS产品是否为客户创造价值并易于标准化,应用场景及市场空间是否足够大是业务发展的关键;行业垂直类SaaS通常面临天花板较低的挑战。
 
在2022年1月G7的媒体交流会上,G7投资人、昊辰资本创始人汤涛表示,SaaS公司比其想象中难,美国已经涌现了不少千亿、几百亿市值的公司,中国从经济总量和企业数量上来看,在SaaS产业上与美国应是可比的体量,但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公司。
 
波士顿咨询2021年12月发布的《中国公路货运市场发展趋势》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公路运输市场,约有70万家货运经营者广泛分布在快递快运、煤炭、钢铁、水泥等各行各业,是中国最大的中小企业群体之一。货运经营者组织管理着行业约85%的车辆运力,承担起公路货运行业80%的货运单量。
 
挑战之一来自企业付费意愿。汤涛认为,中国没有经历PC时代的全民付费,导致企业主普遍对高额软件付费的价值认同不高。艾瑞咨询的2021年的《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造成中外SaaS发展差异的原因包括宏观环境发展不同步、企业付费意愿差异、企业需求不统一造成的供求摩擦、国有成分高的企业对SaaS接受度低等。
 
“这两年随着年轻一代逐渐愿意为手机上的休闲娱乐付费,企业主也越来越愿意为工作中使用的软件付费,这种付费意愿的好转推动了SaaS新一波的热度。”汤涛表示,付费意愿形成后,软件服务就可以逐渐提升单价,长期来看仍非常看好SaaS行业。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经过2018年的市场回暖和2019年增速小幅回落,受疫情推动2020年SaaS市场增速再度上扬。2020年SaaS市场整体规模达538亿元,同比增长49%,预计未来三年以34%的复合增速扩张。
 
G7创始人、CEO翟学魂表示,下个十年,货车的能源转变、智能调度、无人驾驶都将商用化落地,这必然促使物流行业从“人管人”升级到用平台管理,最终升级为“货运机器人网络”。G7亦在货运赛道上延伸业务。2018年4月,G7联合物流地产巨头普洛斯、蔚来资本,共同出资组建自动驾驶卡车技术公司嬴彻科技。目前,嬴彻科技的股东包括美团、京东、蔚来、普洛斯、宁德时代等产业巨头。张杰龙介绍,G7作为第一大股东目前持有嬴彻科技的股份价值超过3亿美元。(图文采编自财新网)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Jack)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综合搜索

关 键 字:
(支持","或" "关键字进行检索)
搜索类型:
搜索范围: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