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底盘技术融合与人才培养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2年4月29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智能电动底盘技术融合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以腾讯会议形式成功举办。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凌和平,吉利汽车研究院副院长张晓东、线控底盘总工程师柏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研发总院首席专家侯杰,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底盘部专家袁明,长城底盘研发部技术经理贾具宾,上汽研发总院底盘转向电控经理刘咏萱,华为车BU技术专家张永生,百度智能交通业务二部资深研发工程师赵云,江苏大学原副校长、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龙,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张俊智,清华大学新技术概念汽车研究院副院长田光宇,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振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世春,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党委书记席军强,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赵治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首席研究员殷承良,湖南大学车辆工程系副主任雷飞等30余位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助理赵立金主持。
赵立金秘书长助理首先介绍了会议背景,他指出当前汽车产业正在向电动化、智能化加速演进,未来的智能汽车对整个底盘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车辆工程专业发展也提出了急迫的改革需求。基于前期智能电动底盘技术路线图研究成果和专家组建议,本次会议将围绕智能电动底盘的技术融合和人才培养进行深度交流。
企业代表首先就未来智能电动底盘发展需求、企业内部多部门协同带来的挑战进行了介绍,对智能电动底盘人才能力需求和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案例进行了分享。企业端普遍认为目前智能电动底盘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边界被进一步打破,技术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企业需要构建整车、零部件、电气、软件、AI集成创新的全栈研发能力,急需具备系统思维的跨学科人才,特别是精通车辆控制理论、多系统开发经验丰富、会写代码、善于将动力学与AI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随后,高校代表就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分享。大学的人才培养以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课程体系布局需更多听取企业建议。同时,项目合作、岗位实习、本科毕业设计选题、教材共建等合作形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非常重要,期望高校与企业、高校与高校之间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协同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人才工作部薄颖部长就智能电动底盘人才培养工作方案进行了汇报。她指出智能电动底盘承载了电动化的深化与智能化的融合,是近期产业升级、技术融合、学科交叉和人才培养的共同抓手。学会作为行业平台,有责任有义务促进产学研协同育人,进一步提升高校供给端的人才培养质量。她建议以智能电动底盘人才能力标准研制为突破口,面向未来产业需求,系统梳理智能电动底盘人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依照人才标准,构建知识图谱,开发课程体系,面向核心关键岗位开展骨干人员关键技术培训,加强产学研协同育人,共建实训基地。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张俊智教授主持研讨环节。各参会代表围绕学会提出的工作方案进行研讨并积极表态愿意深度参与下一阶段工作。
赵立金秘书长助理在总结中指出,下一步学会将持续发挥行业平台的作用,将专家建议进一步吸收并完善到具体工作方案中,系统推进。希望后续能持续得到各位专家的支持,共同建立一个良好、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智能电动底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智能电动底盘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