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三龙”,堪称中国客车界四强。自苏州金龙“单飞”之后,厦门金龙(以下简称大金龙)年销量一直没有达到1万辆。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大金龙看到了续写这一辉煌的希望。12月底,大金龙副总经理徐向东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大金龙今年的产销量可能突破万辆。”同时,大金龙也迎来了成立18年的“成年典礼”。
大金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7年,该公司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精度以提高营利能力,把发展重点转移到做强上。
灌南新区焕发活力
从销售数字看,大金龙2002~2005年一直保持平稳增长,2006年则有了明显提高。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在哪里?2007年大金龙发展重点的转变又意味着什么?
2006年,大金龙结束了18年租用场地进行生产的尴尬历史。3月23日,大金龙宣布:位于厦门集美区的新厂房正式投入使用,并成功生产出第一辆金龙客车。
显然,2006年大金龙客车年产量的快速增长,与新厂房的投入使用有很大关系。据了解,大金龙灌南项目设计年产能为1.3万辆,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新厂房的投产使大金龙的产能得到明显提升,并且将逐步形成生产、物流的集中优势,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在我国客车行业的领先地位。
年产万辆,标志着大金龙历史上最“宏大”的产能建设已经首战告捷,新工厂的运行已顺利度过磨合期,步入正常轨道。
贵于内而形于外
有业内专家用“贵于内而形于外”来形容大金龙的稳健发展。这不单单是称赞大金龙客车大气美观、富有冲击力,也是对大金龙企业文化的一种诠释。
于内:在生产力水平方面,大金龙新厂建设采用了诸多新技术和新工艺。包括先进的脱壳生产方式、车身防腐处理工艺、全长1600米的客车专用试车跑道、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水旋式喷漆室、客车检测线,以及车身输送采用动力辊道和无动力辊道相结合的运输方式等,使企业的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生产效率等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在管理方面,据大金龙综合管理部经理戴永佳介绍,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精度、培养体系能力将是2007年大金龙的重要工作。
于外:大金龙2006年销售客车约1万辆,强劲增长的市场保有量进一步夯实了大金龙品牌建设和推广的基础,使大金龙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加强,品牌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在出口方面,大金龙客车出口继续强劲增长,海外战略初见成效。记者了解到,大金龙目前已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金龙商标,同时在80多个国家进行了商标注册申请,为金龙客车的大规模出口做好了准备。
要做大更要做强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多家“万辆级企业”的出现,国内大中型客车行业的竞争将日益激烈,逐步上升至新的层面。大金龙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站在1万辆年销量的新起点上,做大了的金龙将从多个方面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在行业内倡导并践行“精耕细作”的高层次竞争。
据介绍,从2006年起,公司董事会对大金龙经营团队的业绩考核,已经由过去单纯进行销售额考核的惯例,改为以净利润为重点的多指标考核,企业净利润在整个考核指标体系中占到了70%的权重。这一重要转变,促使大金龙经营团队更加注重企业的内部建设及营利能力的提高,从“做大”转向“做强”。
大金龙总经理江世煌说:“从2006年开始,我们经营工作的重点就转到做强企业上。2007年,我们将加强这一工作,继续通过构建标准和运用IT系统,在内部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
据介绍,大金龙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是在生产体系实行以5S为特点的精益生产管理。5S指日文的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修养)。大金龙的目标是,通过5S管理使生产效率提升、工作质量与产品品质提高、成本浪费减少并确保能够如期交货。
同时,大金龙将继续推动KPI管理体系和KIMS(金龙整合管理系统)二期工程,重点在采购、制造、物流等环节实施改善,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效能考核机制和管理创新机制,实现大金龙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