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J.D.Power专家谈中国车质量
作者: 郎楷淳(编译)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07年07月09日

    编前:美国汽车评级机构J.D. Power公司分析师LiLubo最近在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中国汽车制造商过去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中国汽车工业仍然面临质量问题的挑战。在它能够达到全球竞争水平之前,还要做大量工作。本文节选其中部分内容。虽然此文部分说法并不一定准确,但文中不乏引人思考的内容,希望有益于读者。

改进质量任务艰巨

    到中国参观过汽车工厂的人,可能都会对工厂醒目的大标语留下深刻印象。这些标语写着“质量第一”或者“全面质量管理”,提醒员工重视产品质量。

    这说明,质量问题得到了中国企业的重视。随着跨国汽车制造商的进入和市场竞争加剧,中国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有了新的认识,但大多数业内人士都不会否认这个观点:中国汽车工业仍然面临质量问题的挑战,并且在它具备全球竞争水平之前,还要做大量工作。

    根据J.D.Power公司的“新车质量调查”(IQS),中国产品“PP100”(每100辆汽车的问题数量)的级别为231,几乎为美国产品平均数124的两倍。另外,中国国内品牌汽车质量问题几乎是合资品牌的两倍(国内品牌的“PP100”为368,相比之下,合资汽车产品的“PP100”为189)。在一些关键部分,例如汽车动力系统、驾驶体验和操控性等方面差距更大。中国企业在研发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方面仍然需要大量投资。

    同时也不能忽视中国企业取得的进步。2000年,当J.D.Power公司首次调查中国汽车的新车质量时,国内汽车品牌产品平均“PP100”超过800,合资汽车产品的“PP100”为400以上。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制造商通过努力改进了汽车质量,使国内产品和合资产品的质量问题减少50%以上。

    在中国,汽车制造商每年都推出越来越多的新车型,其质量也有明显改善。

结构性障碍影响质量吗

    产品质量对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都很重要,那么为什么仍有一些质量差的产品进入市场呢?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是“购买能力”的问题。比如售价1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轿车,价格已经很低,要保证高质量决非易事。也有分析认为,中国很多消费者属于首次购买汽车,辨别质量问题的经验有限。

    然而,也有人认为,中国汽车如果要实现质量提升,首先必须克服一些根深蒂固的结构性障碍。比如,目前中国许多汽车制造厂仍然为国家所有。当市场竞争激烈时,国企高管往往追求销售额,不惜损害利润地进行降价,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是首要问题。这是因为致力于改善质量要用更多的时间才有效果,并且可能不会促进他们升迁。

    还有汽车业高管认同这样的信条:先用大量便宜的产品夺取市场份额,然后改善质量,制造更好的产品。这种方法对一些初次购买汽车的消费者可能起作用。但发达国家市场经验表明,当购车人希望购买更高档的汽车时,这种方法会困扰汽车公司。

    还有一些人认为,通过大量的广告和创造性的营销,即使普通轿车也能成为销售明星。这个策略也有取得成功的,但是效果短暂。

学习现代汽车的复苏经验

    上述结构性障碍,加上“营销近视症”,是迫切需要改善质量和取得长期成功的中国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现代汽车公司在美国的戏剧性复苏,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现代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它的低价格策略和大力营销,使它很快取得成功。最初两年,每年销量接近30万辆。然而,现代汽车的质量未能让美国消费者满意,他们大声抱怨,并开始抛弃这个品牌。

    根据J.D.Power的调查,在美国市场的最初10年,现代汽车公司的“PP100”比业界平均数高50%。结果,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它的汽车年销量下降到10万辆以下。当时,现代汽车公司曾经考虑撤出美国市场。

    在陷入绝境的情况下,现代汽车公司决定加大投资力度,改进产品质量,逐渐赢得美国消费者的认可,在美国市场实现了戏剧性复苏。在随后四年内,销售额几乎增长3倍。另外现代汽车成为第一个提供10年或10万英里担保的主流品牌。

    现代汽车在美国市场的教训和成功经验,是值得中国汽车制造商体会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