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客车行业,拥有近50年历史的企业并不多见。地处江南的一汽客车(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无锡)就是其中之一。
公司前身一汽客车无锡汽车厂于1959年建厂,基本与新中国客车工业的创立同步,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车定点生产企业和一汽集团公司大客车出口基地,至今仍承担军用客车的生产任务。近年来,我国客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如何在强手如林的客车市场重现辉煌,是这家历经半个世纪的老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历史贡献
成立之初的一汽无锡只是一家简陋的汽车修理厂,隶属于江苏省交通厅。后来,该企业相继归属建设部和中汽总公司,曾是建设部的部级定点生产企业,也曾被下放到地方。进入一汽集团,是1991年的事。
公司副总经理唐力2005年进入一汽无锡。他谦虚地说:“我在客车行业还是一个新兵。”已在锡柴工作多年的他,早与客车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他的介绍,记者走进了一汽无锡的发展历程。
一汽无锡曾经非常辉煌。“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国家把这里当做客车引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等的试验基地。1983年引进南斯拉夫后置发动机技术,就是在这里试验成功的。国内第一台后置发动机也是我们开发出来的,当时是首创,继而向全国推广。涨拉蒙皮技术也在这个时候试验成功,并由我们率先应用。”唐力说。
有关客车专家也对记者表示,一汽无锡确实曾对推动我国客车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独特优势
一汽无锡位于太湖之滨,无论是产品还是环境都透着一股灵秀之气。进入占地面积达70万平方米的新厂区,一排排整齐的客车显示出蓄势待发的气势。新厂区目前拥有年产5000辆大客车、8000辆客车底盘的年生产能力,二期工程投产后,公司将形成1万辆整车和1万辆底盘的年生产能力。据唐力介绍,一汽无锡目前的生产线包含从部分零部件到底盘的全部客车生产工艺,成套零部件加工设备,先进的涂装、焊装、总装生产线以及完整的整车性能检测线,都是非常先进的。
作为客车行业的元老级企业,一汽无锡有着独特的优势。提到这一点,唐力的言语中带着自豪:“我们是典型的国有企业,而我国客车企业大多是民营或者是合资的。无论何种所有制形式,能够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并获得发展、不断进步,主要基于两点,一是资源优势,第二就是技术优势。我们属于一汽集团,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就是底盘优势。其他绝大部分资源也来自一汽集团,包括车桥、发动机、变速器、主要内饰件等。”
“在整个一汽集团范围内,我们还可以获得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包括匹配技术及变速器、发动机、汽车电子的技术发展,都在推动企业进步,无形中成为企业发展的推手。在这方面,一些零部件企业发挥了很大作用。”唐力同时表示,一汽无锡的匹配技术虽然与个别主流企业存在差距,但在运作上拥有一定的优势。
一位客车业界专家认为,资源与技术优势都是物质方面的,最重要的是要利用好这些优势。资源、技术优势的多寡并不能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速度,关键还在于是否有竞争优势。竞争优势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在这方面,一汽无锡仍需努力。
正待突破
目前,一汽无锡太湖牌客车已形成6米至12米团体旅游、公路客运、城市客运三大类,远销非洲、伊朗、伊拉克等市场。今年前8个月,一汽无锡的客车产量在1100辆左右,全年有望达到1500辆。其中,军用客车预计占总销量的30%。据了解,我国军车市场需求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每年1000辆左右的水平。其中,军级以上单位年采购量达300多辆。
让许多业内人士眼前一亮的“都市MM” 混合动力大客车,以舒适的空间及座椅、低地板结构、低廉的成本及价格得到广泛认可,一汽无锡也引以为傲。唐力告诉记者,一汽无锡未来仍将致力于混合动力客车和电动客车的研制。作为国家863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汽无锡混合动力客车的研制已取得阶段性进展。这款比传统客车可节油近30%的客车要想在市场上大放异彩,还有赖于更严格的汽车燃油消耗标准的实施。
与许多国有企业一样,一汽无锡的发展目前也面临体制上的瓶颈,改制势在必行。据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消息,一汽无锡的改制程序已经启动。
一汽无锡新厂区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