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客车行业,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通客车)是一家比较有历史的企业。近年来,中通客车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思想,不求最大,但求最强,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去年成为国家首批整车出口基地企业,今年被评为“中国名牌”。
早在15年前,中通客车就辉煌过。1992年前后,中通客车的人均收益位列全行业第一。地处山东聊城的中通客车与扬州亚星集团,当时并称“南扬北聊”。据中通客车总经理李海平回忆,推出卧铺客车、配备大功率发动机,中通都曾是行业的先行者。
上世纪的最后几年,中通客车没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经历了几年的低迷后,中通客车管理层决定调整发展思路,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中止了一些发展速度慢、与客车产业关联度差的投资项目,把企业的主要资源集中到客车制造领域。同时,他们又调整了产品结构,毅然把不适应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低档农用客车淘汰,将研发和生产的重心调整到中高档客车上。
2000年,中通客车(000957)通过上市融资,获得了较充足的资金,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年,公司建成年产能力6000辆的高档客车生产线,并与欧洲著名客车制造企业———荷兰BOVA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全面引进国际先进的博发客车生产工艺。技术、资金、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使中通客车如虎添翼,再次进入成长的上升通道。
实践证明,“有所为有所不为”发展战略的提出,显示了中通客车管理层审时度势的长远眼光。经过几年的努力,中通客车自主研发的凯撒、凯越、凯驰等系列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目前,中通客车的销售收入已连续6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奠定了在我国中高档客车市场的地位。
拥有近40年客车生产历史的中通客车并没有因此感到满足。“中通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客车企业。”李海平语气舒缓,目光坚定。
中通客车开拓海外市场的尝试,始于2003年。在海外市场战略推进的过程中,中通客车管理层再次提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增强民族责任感,严把产品质量关,注重品牌运作,努力打造自主品牌。李海平说:“对于企业而言,品牌是区别于竞争产品、形成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客车出口要突出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形成自主品牌的优势和合力。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可靠性,打造自主品牌。”
今年,中通客车海外销售成绩斐然,连获批量出口订单。记者在中通客车的成品停车场看到,印有阿拉伯文和英文字样的大型客车占有很大比重。李海平预计,中通客车今年的海外市场销售收入有望比去年增加一倍以上。“如果海外市场能够满足我们的发展需求,中通可能再次调整产品规划。”李海平告诉记者。
“什么是一流?并不是所有方面都好才叫一流。我认为,不论是规模最大、效益最好还是技术水平最高,只要在某一方面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就是世界一流。”李海平的经营哲学似乎有些与众不同。他告诉记者,“中通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客车企业。我们目前正在进行调整,将逐步把精力集中到某些领域,产品种类可能逐渐减少,最后只做最有优势的产品。”
在混合动力客车领域,中通客车的优势已逐渐凸显。今年夏天,中通客车以小组最高分中标北京混合动力客车示范工程。距去年4月第一辆混合动力客车成功下线仅仅15个月,中通客车已获得“混合动力客车产业化”和“奥运用纯电动客车整车研发”两项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这在我国客车企业中仅此一家。中通混合动力客车项目不仅得到科技部两任部长的关怀,而且在我国电动车行业获得了较高评价。我国电动车行业的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中通混合动力客车项目具有“高起点、高效率、高水平”的特色。
在公路、旅游、公交、天然气、混合动力等领域,中通客车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今后,中通客车将在哪几类产品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还难以预见。在大部分客车企业以完善产品结构,甚至向上下游产业延伸作为做大做强的必然手段的今天,中通客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这种特立独行的做法,将为它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中通客车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