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罗斯事件”给中国零部件业的启示
作者: 刘成芳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07年11月26日

编者按: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实施国际化战略、进行跨国并购,是一个发展机会,甚至是一条追赶整车企业发展步伐的捷径,同时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怎样抓住机会实施国际化战略、进行跨国并购?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进行跨国并购的过程中,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怎样规避风险?“罗斯事件”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什么样的启示?业内一些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值得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重视。

两年时间,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能从组建到形成52亿美元的销售额,似乎是天方夜谭。

从2005年开始,美国金融大亨、“破产重组之王”威尔伯·罗斯向汽车零部件业发动攻势。他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对从欧洲、日本和美国并购到的企业进行重组。仅仅两年时间,威尔伯·罗斯控制的国际汽车零部件集团(IAC集团)从无到有,今年的年销售额有望达到52亿美元,将在全球前1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排行榜上居第28位。

“罗斯事件”引起广泛关注。美国麦特达因公司CEO蒂姆·莱利特在一篇专论中写道:“美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正面临一场变革,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全球汽车业的变革。资本运作成为关键的改革推动力量。”

莱利特本人是这场变革的参与者。今年年初,美国底盘和动力系统供应商麦特达因公司被日本旭科技公司收购。

中国企业很快捕捉到讯息。上汽集团副总裁汪大总在与中国汽车报社社长李庆文的对话中说,“罗斯事件”对中国的零部件企业走向国际化是很好的启示。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前提,是要开拓思路。

大发展时机下的困惑

曾经有一些经济学家称,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在亚洲,中国无疑是其中重要的生力军之一。

在近日举办的一次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指出,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发展增长期,在未来20年内仍会高速增长,住宅、汽车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

去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是15556亿元。另据预测,今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8667亿元。未来20年我国经济的腾飞,离不开汽车业这一“火车头”的大发展。不仅是整车,零部件也将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

零部件企业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们一直倡导的是走自主创新、自主研发道路。企业却有困惑:“我们在创新,国外也在创新,他们的起点高,进步有可能更快。如果仅仅走老路子,按部就班,起点低很多的中国零部件企业能够追上跨国巨头吗?会不会差距越拉越大?我们是否还有别的道路可以走?”

到海外舞台去大展拳脚

现在,中国大批零部件企业已经在北美大陆探路,他们是否可以学习罗斯,借金融资本之手,并购一批北美或其他国家的零部件企业,整合、利用全球资源,反哺本国零部件工业呢?

“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我们有这个需要,也具备一定的实力。”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说。

2006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到853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今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1.3万亿美元。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给我国带来资金流动性过剩的矛盾,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今年9月29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何光远认为,中投公司可以考虑进入汽车零部件业这样的传统产业,最好的方式则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

另一方面的有利条件是,1999年以来,美国已申请破产保护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超过20家。莱利特认为,今后将有更多的北美供应商步入破产行列。日、中、印等亚洲国家资金丰裕,而美国零部件企业需要资金,这不仅对亚洲是机会,对美国也是机遇。

“从理论上讲,中国企业到美国乃至全球进行收购,是行得通的。如何操作、收购后怎样发挥最大效益,是企业更应该思考的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说。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评论员杨洋认为,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并购经验,如何披沙拣金、去粗取精地进行并购,还值得探讨;而且这种并购不能是短期行为,应在企业整体战略下把握机会。

立足中国 胸怀全球

“‘罗斯事件’给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启示,更为深层的是一种更加开放、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态度。”汪大总说,“我们要整合全球资源,包括从全球筛选人才,为我所用。海外并购只是途径之一。”

全球汽车业的国际化进程在加速,可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多是在被动接受这种全球化进程。汪大总认为,中国企业需要有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勇气和谋略。

据从底特律归来的人士透露,美国金融资本家的触角不仅伸向欧美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在“觊觎”亚洲的汽车业。罗斯本人就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业非常感兴趣。

莱利特告诫美国企业:“没有全球化战略的企业只能日渐衰退,或者被那些发展迅速的企业兼并。”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没有真正有所准备和行动,等待他们的将是“日渐衰退”,或者成为“被大鱼吃掉的小鱼”。

\

威尔伯·罗斯

相关链接:

罗斯的故事

美国亿万富翁罗斯在世界各地参与了超过2000亿美元的资产重组活动,获得了“破产重组之王”的称号。他的 W.L. 罗斯公司买下并重组了美国的钢铁、纺织和煤炭等传统工业领域中即将破产的企业,并使这些企业焕发新的生机。

罗斯首个私募基金自1997年11月成立以来,平均有35%的年回报率。他于2002年2月成立第二个私募基金,当年就获得179%的回报率。

一般人可能想不到,罗斯的公司非常小,关键人物不到10人。他手下的得力大将主要是华人。

2005年,罗斯决定向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动攻势。当年,他在日本买了两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Nikko科技和Ohizumi 制造公司。买这两家公司,罗斯是有长远考虑的,他瞄准的不仅是日本市场,还有广阔的中国市场。从1997年开始,这两家公司就在中国广东设了分厂。

2005年9月,罗斯出资3000万美元,购买了法国一家冲压企业25%的股票。

2005年12月,罗斯投资5120万美元,购买了生产安全气囊原材料的美国格林维尔公司,并出资购买了美国安全零部件国际公司77%的股权。 今年10月,罗斯控制的国际汽车零部件集团(IAC 集团)基本上完成了对美国零部件供应商柯林-艾克曼公司的收购。

罗斯的长远打算是在汽车内饰、锻造和安全系统领域建立3家大型零部件企业,3家公司的总规模将超过德尔福2005年在全球OEM市场262亿美元的销售额。

罗斯有一句名言:“在当今世界上,缺的不是资金,缺的是理念。”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