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虽然国内零部件出口增长很快,但出口的结构性问题突出。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高能耗、低技术含量为主关键零部件仅占出口额18.3%。
出口企业喜上眉梢
一家汽车摩擦片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些年企业出口业务呈现迅猛增长之势,2007年其出口额已突破2700万美元,2001年仅为40万美元。
一家汽车密封件生产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出口业务增长迅速。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说:“2007年出口额较2006年增长50%以上。最近,我们正在和外商洽谈,将拿到另一笔大订单。”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零部件出口整体实现平稳增长
据相关部门统计,2007年,国内机电类汽车零部件(不含轮胎、汽车玻璃等)出口额约为1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 32%。“我们可以说,国内零部件出口实现了稳步增长。”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副秘书长傅培昭告诉记者。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除整车产业发展的带动以外,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持续大幅增长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近年来国家在政策上扶持了一批零部件生产企业,促进了这些企业发展壮大。二是跨国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纷纷加大在我国的采购力度。三是不少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为了缓解成本压力,向我国转移生产基地,其产品在我国出口零部件中占很大一部分。
结构性问题突出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傅培昭向记者介绍,与过去几年类似,关键零部件出口额仅占零部件出口总额的18.3%。
按照出口量大小排序,制动系统、挂车及半挂车、音响等排在最前列,转向系统、底盘(装有发动机)、变速器、空调及压缩机、驱动桥等关键零部件的出口并不多。
傅培昭认为,虽然我国零部件出口产品种类较多,但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高能耗、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已经出口至216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排在前列,出口至这些发达国家的产品总额约占总出口额的61%。
“国内汽车零部件出口呈现一种既集中又分散的局面。”傅培昭说。
从出口企业性质分析,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统计,外商独资企业高居榜首,占总出口额的29.5%。其次是中外合资企业,占总出口额的25.3%。民营(个体)企业约占总出口额的24.3%。
“前几年零部件出口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近年来发生了变化。国外企业在中国进行本土化运作,优势越发突出。相比之下,国内零部件企业出口分散、规模小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傅培昭分析说。
隐患未除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近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取得较快发展,但总体来说,国内零部件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很弱,尤其在科技含量较高的汽车电子产品和电控机械零部件新产品的研发、技术创新方面严重不足。这是国内关键零部件出口量少、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的主要原因。
市场竞争加剧、各种成本增加、汇率上升、国外贸易壁垒增多等,都将给中国出口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多困难。这种情况下,国内零部件企业只有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综合实力,才是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