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提到陕汽,人们无不称奇。因为这个曾在破产的边缘徘徊,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小企业,如今不仅跨入中国商用车主流企业,而且跻身中国500强,陕汽在其发展过程中演绎出的精彩,更是让业界耳目一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参观陕汽新基地后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没有出过国,没有机会看看欧美的一些知名重卡工厂,那么,请你到陕汽去看一看,陕汽商用车产业园就代表了当今重卡制造技术的世界水平”。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则这样评价陕汽:“目前在我国重卡行业中,无论是从产品的质量、品种、规格,还是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陕汽称得上重卡行业的一面旗帜;我们要号召全行业学习和推广陕汽先进的经验和创新精神。”陕汽跨越式发展超常规现象,曾被媒体称为“陕汽现象”。在陕汽集团迎来40华诞之际,陕汽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挖掘陕汽成功背后的秘密,众多媒体把目光投向陕汽。
陕汽原是一个弱小的三线企业,靠资产重组,抢抓发展机遇,实施“双优”工程;靠“德”文化树立品牌形象;靠前瞻性的战略策划,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1990年,陕汽还是个年销售收入仅有1亿元的亏损企业,17年后的2007年就迅速上升到产销超百亿,不仅多年跻身中国500强,而且以高成长性的综合实力,位列中国机械500强第37位,居陕西之首,连续3年保持重卡行业增幅最快纪录。其产品已出口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3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外15个销售服务网络,形成海外经销渠道91家。目前已有一万一千多辆车出口到世界各地。40年来,陕汽已向社会提供243519辆各类重型汽车。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名陕西汽车制造总厂)1968年诞生于宝鸡地区蔡家坡渭河南岸的一个荒凉的山沟里。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独立自主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完全知识产权的延安牌5吨级军用越野车,结束了我军“有炮无车”的历史,填补了我国军用越野车的空白。80年代中期,我国经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陕汽也像所有军工企业一样,面临着军转民带来的窘况。在国家引进斯太尔项目中陕汽受到不公正待遇,原中国重汽集团亏损严重,解体时分给了陕汽大量的债务,加上陕汽没有自己的营销网络,产品单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人才流失严重,企业生产经营严重滞后,已经处于破产的边缘,被国务院“黄牌”警告。
就在企业最困难的1990年,现任董事长张玉浦走马上任。他在职代会上向职工表态:“永远留在陕汽,与大家同甘苦共患难。”在企业最艰难的时候稳定了人心。他上任后果断地放弃了企业不切实际的多元化经营,专抓斯太尔汽车技术项目,坚持抓好军品的更新换代,引进德国MAN公司的客车底盘,扩大陕汽产品的覆盖面,积极寻求国家政策的支持,争取陕西省政府的支持、理解和帮助,带领一班人通过抓基础管理,使生产上产量、上规模;引导职工从更新观念入手,激发员工的市场意识、危机意识;从机制改革入手,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干部作风抓起,强化管理,苦练内功,从严治厂。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使陕汽一举扭亏为盈。
从1990年到2001年,陕汽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在企业内部,对管理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展开了产品结构的战略大调整,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与此同时,加快了新老基地斯太尔技术改造和项目完善工作,实现了工厂向西安的平稳搬迁,成为三线搬迁中新老基地同步发展的成功范例,得到国务院三线办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1999年,陕汽作为国家选型对比试验后唯一指定的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生产基地,生产的军车以四个方队的陈容光荣参加了国庆50周年阅兵庆典,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陕汽人终于找回了自信,企业的凝聚力大为增强,为下一步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资产重组注活力
陕汽的资产重组和企业制度改革始于1998年,当时为了冲破原中国重汽公司内部僵化的体制和管理模式,陕汽以引进的德国MAN公司大客车底盘先进技术等优良资产为基础与陕西正发实业有限公司、省技术进步投资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联合组建了陕西欧舒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加快了大客车底盘和大客车的发展,很好地解决了陕汽有先进技术和优势产品而无发展资金的尴尬,缓解了陕汽的困难,初步尝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优越性。
进入新世纪,恰逢我国加入WTO和重汽集团解体重组,陕汽回归陕西省自主经营,企业面临经济全球化和重型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陕汽决策层领导敏锐地认识到,体制创新是实现战略发展的根本问题。陕汽只有利用回归陕西后自主经营的有利时机,坚持体制创新,改革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消除国有资本一股独大带来的各种弊端,焕发企业的活力。只有通过资产重组引进大笔资金,全面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才能形成规模,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应对竞争和挑战。因此,陕汽抓住连续两年以60%速度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于2002年策划了第三次创业宏伟蓝图,并在年初联合陕西东隆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同整合宝鸡华山车辆厂,组建起产权多元化的陕汽集团。
在集团层面上实现资产重组后,陕汽又通过与湘火炬、康明斯、中集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资产重组,把陕汽发展成为辖20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从而吸纳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技术改造,抢先引进先进装备建成国内最先进的重型车桥生产基地,使重型车桥成为主营业务。2006年12月又引进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公司10亿元资金,为陕汽顺利实现“十一五”战略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抢抓发展机遇 突破产能瓶颈
陕汽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因为陕汽多年来一直围绕创造客户价值这个中心进行不懈的努力。为了全面提高产品的技术平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在保持军工产品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先后引进奥地利斯太尔公司和德国MAN公司重型汽车的制造技术,提高研究设计能力,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出包括重型军用越野车、商用汽车、客车、重型车桥等1000多个品种,做到了高中低兼顾,轻中重齐全。产品品牌包括陕汽牌军用越野汽车、德龙、德御、奥龙、顺驰、汉德车桥等。2008年陕汽再次推出08款高可靠性、节油重卡系列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为陕汽销售持续增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了全面提升产品的制作平台,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在连续多年进行技术改造的基础上抢抓一切机遇,在大胆预测到重卡行业将有大发展的情况下,利用同湘火炬资产重组获得的资金,从2003年开始以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目标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了 2700亩的陕汽商用汽车产业园,突破了困绕陕汽产能提升的瓶颈。新基地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迅速形成了生产能力和规模,令业内人士惊叹为“陕汽速度”和“陕汽形象”。新基地运行后的2006年,产销量迅速增长,当年产值突破96亿元;2007年产值突破150亿元,成为全行业增长率最快的企业。
三、实施“双优”工程为创中国名牌奠定基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他们认识到“唯有在品质上超越,才能有出路”,陕汽董事长张玉浦如是说。可以说,陕汽集团于2000年开始实施的“双优”工程成就了日后陕汽荣获中国名牌。“双优”工程明确提出:“以用户满意为宗旨,生产同行业最优产品,提供同行业最优服务”,目标是打造“中国商用车金牌”。
“双优”理念是陕汽在实战中总结,在总结中提炼,再提炼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培育以品质最优,服务最优的“双优”特色文化。
“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否有效,就是通过产品质量反应出来的”。如何提高质量管理的执行力度是陕汽质量管理层考虑最多的问题。他们“层层设防”,投资3000万元建立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实验室,做各项专业试验,检验产品质量。建立15000个汽车零部件的物流检查系统。按照企业标准对所有进厂的零部件按批次进行抽检。一旦质量没有达到检验标准,不仅拒绝进入物流环节,还要根据所造成整车生产延误情况作出经济处罚,尤其是实行“质量问责制”进一步强化了企业上下对质量的高度重视。
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方式激发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激情,开展“QC成果”发布,每年仅上报国家QC项目达到300项;成立“品质提升项目”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推行精益化生产;组建“汽车工程研究院开发管理部”,每年有600-700项成果发布,40-50种新车型推出。
目前“双优”工程已在陕汽集团旗下20个子公司内得到全面实施。无论是企业管理、研发、生产,还是企业的质量、品牌、营销等各个环节,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汽“双优”理念。
在服务方面,陕汽斥巨资推出“大S服务”工程,充分利用陕汽优势服务链体系以陕汽“放心工程”为基础,形成了拥有3100家全球最大的卡车服务网络体系—联合呼叫中心,千辆服务车辆、GPS全球定位服务呼叫及服务监测,工程师及权威技术专家全天候提供咨询支持等模式。成为目前重卡行业服务的新标准。
四、建设大集团 靠“德”赢天下
为培育中国名牌,传播陕汽“品质成就未来”的品牌理念,2006年7月20日,在张玉浦董事长的倡导下,陕汽在人民大会堂发布中国第一个品牌宣言—“德赢天下,品质成就未来”。其理念就是为了提升产品品质,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客户价值,追求企业的超常发展。
什么是“德”?张玉浦董事长认为,“德”可以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可以抵御风险,可以在风浪里依然充满激情,可以在荣誉面前不骄不躁,可以让企业品质超群,生生不息。“德”就是品质,这不单是产品品质,还包含人的品质,企业的品质。“德赢天下”就是要保证提供给消费者最优的技术品质、最优的产品品质、最优的服务品质、最优的文化品质、最优的团队品质、最优的管理品质和最优的供应链品质。陕汽的品牌宣言开创了中国重卡品牌的新时代。
经过40年的发展,积淀下陕汽“敬业、笃学、诚信、创新”的企业精神,其核心文化是“德文化”。“德文化”关注的是服务对象,看中的是社会效益。2007年,陕汽发布了业内第一个《中国卡车司机生存现状蓝皮书》,同时启动了重卡客户关怀工程,从品质、服务、品牌、人文等四个方面给予卡车司机真正的关爱。通过提高不限里程保修期限,提供全球最大的服务网点支持,推出四季送真情活动,设立200万元的客户关怀基金等全新举措,实现了中国卡车企业在服务理念上的新突破。
陕汽依靠“双优”和“德文化”赢得了很高的美誉度,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信任,陕汽牌载货汽车和汉德牌汽车车桥最终赢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经历了整个陕汽风雨历程的张玉浦董事长感慨万千地说:“陕汽是在困难中前进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今天陕汽每快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快发展的速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陕汽正在全面加快“三地四块”的建设(西安北郊新基地二期工程建设、西安东郊专用车基地建设、蔡家坡零部件基地建设以及宝鸡中吨位卡车基地建设)。形成以800里秦川为链条,以陕汽集团为核心的汽车产业带。陕汽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以重卡为主,全面发展重、中、轻、微各类商用车,形成12万辆重卡、5000辆大中型客车、10万辆中卡及专用车、10万辆轻微客货汽车的生产规模,并带动关键总成及通用零部件发展。由于陕汽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开发银行决定拿出44亿帮助陕汽建设国家级研发中心和试验基地,延伸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建设强大的国际销售网络,推动走出去战略,成为陕汽“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的助力器。2008年,陕汽又吹响了第四次创业的进军号,到2010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00亿元,汽车产销总量进入全国前15名,销售收入近入全国前10名。到2012年销售收入将达到500亿元。把陕汽建成国际化特大型企业集团,为推动陕西经济大发展,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