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本土零部件业应拿起反倾销武器
作者: 冯英杰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08年03月10日

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增长,涉及到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反倾销案件也不断增多,汽车零部件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已经到来。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对进口的任何汽车零部件产品进行过反倾销调查。反倾销似乎成了国外零部件企业的“专利”,在欧盟、美国的有关机构不断对我国汽车零部件挥舞反倾销大棒的同时,我国企业却迟迟没有采用反倾销的手段保护自己。目前,我国很多关键零部件领域被跨国公司垄断,这为跨国公司在我国低价倾销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同时,近日WTO对我国进口汽车零部件违反贸易规则的裁定可能将加速跨国公司对我国的零部件进口,跨国公司在我国低价倾销的可能性也将随着进口量的大幅增长而继续加大。我国企业有必要随时准备拿起反倾销武器保护自己,保护整个产业的安全。

新一轮零部件进口潮可能引发跨国公司低价倾销

2月13日,针对我国2005年开始实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WTO首次裁定中国违反贸易规则,认为我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大额关税的行为违背了我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WTO争端解决专家组要求中方给予进口汽车零部件更多关税优惠。尽管这只是临时性裁定,正式裁定要在3月中旬才能公布,但外界普遍对于“改判”不抱多大希望。

这项裁定除了对某些整车企业产生影响外,可能将大幅加大跨国公司向我国出口零部件的速度,从而引发新一轮零部件进口热潮。为了规避《办法》的要求,2005年之后,跨国零部件企业在继续向我国出口汽车零部件的同时,加快了输进生产体系、在我国进行本土化生产的进程。有资料表明,目前在华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外商独资或合资的企业已达到近1200家。WTO的一纸裁定很可能改变这种状况。如果WTO裁定最终通过,跨国零部件企业必然延缓带进生产体系的步伐,而采取投入少、见效快的出口方式。据记者了解,在WTO的初步裁定宣布后,一些跨国零部件企业已经开始研究在我国调整战略的可能性,它们将加大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向我国出口的力度。

与我国出口材料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零部件产品不同的是,跨国公司出口到我国的多是技术密集型的关键零部件。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王琴华曾判断,我国汽车零部件受跨国公司冲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有受到倾销的可能。而即将到来的新一轮零部件进口潮,更可能引发跨国公司的低价倾销。

关键零部件被垄断 威胁产业安全

我国的某些关键零部件领域一直被跨国公司所垄断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垄断使行业内的本土企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存艰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产品的垄断很容易造成价格垄断,当某些产品价格下降非常明显的时候,就意味着跨国公司低价倾销的苗头出现。

据了解,从2006年开始,国外一些公司出口到我国的部分零部件,不仅数量增幅大,且价格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秘书长魏安力指出,除了进口产品售价低于成本价或达到销售国的最低价外,为了垄断市场,国外厂商故意降低产品价格,恶意竞争,也属于倾销行为。例如,某一零部件在美国销售利润10%,出口到我国后销售利润仅为3%,而且对我国同类产品生产厂家的生存已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记者了解到,很多跨国零部件公司都与整车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整车企业在低价购进关键零部件后,再给予跨国零部件企业大额补贴。这样的做法很明显威胁到了我国零部件产业的安全。

2002年,商务部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机构联合建立汽车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监测发现,近几年来,有一些关键零部件进口数量一直保持高增长的走势,有个别种类的汽车零部件已出现过黄色警报。跨国企业的低价倾销随时都可能到来。

对外反倾销调查迫在眉睫

跨国公司在国内零部件市场寻求垄断的状况愈演愈烈,跨国公司开始寻求对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内的龙头企业进行控股或者独资,再利用技术优势和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机会,达到垄断国内市场的目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扩大阵地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外方必须控股;二是被收购企业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三是未来收益必须超过15%。这种并购对中国的产业安全影响很大,只有对外进行反倾销调查才能保护产业安全。

在去年年底商务部召开的一次重点行业维护产业安全工作会议上,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成为关注重点。商务部已经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达成初步协议,开展汽车行业零部件重点企业的反倾销调查,并计划在今年建立完善的汽车产业安全预警体系,扩大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监测范围。该体系不只是指导国内企业如何处理国外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同时针对国外产品对国内形成的产业安全问题,鼓励国内企业发起针对国外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如何认定进口零部件构成反倾销,也在论证过程中。

\

中国将对进口零部件进行反倾销调查

反垄断调查应首先指向哪些领域

我国已经面临经济全球化和更加开放的市场,保障国内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是一个重要问题。而目前在我国零部件产业中,跨国公司在某些关键零部件上的垄断现象愈加明显,对产业安全威胁极大。可以确定,如果今年中国将第一次拿起反垄断的武器,毫无疑问,首先指向的将是跨国公司已形成垄断的关键零部件领域。

我国的电喷市场一直被跨国公司所把持,电喷市场基本全部被几大跨国公司瓜分,分到国内企业头上的“蛋糕”少之又少。目前电喷领域主要有电控单体泵、高压共轨、电控泵喷嘴三条技术路线。其中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基本上被跨国公司控制,全球仅有德国博世、日本电装、美国德尔福和德国西门子威迪欧四家公司拥有成熟产品。我国绝大部分电喷系统生产企业仅能够生产普通的机械泵产品,在电控产品方面基础十分薄弱。博世是中国电喷市场上最大的赢家,在国Ⅲ电喷系统中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0%。我国电喷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5%。跨国公司的电喷产品尽管已有部分在中国生产,但相当数量还是从国外进口到中国。同时,据记者了解,与以往相比,目前跨国公司国Ⅲ电喷系统的价格已经有了明显下降,价格在1万元左右。由于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随着国Ⅲ排放标准的铺开,电喷市场的外资垄断还将愈演愈烈。

自动变速器是外资垄断的另一个关键零部件。与电喷系统相比,自动变速器的外资垄断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有少部分在中国生产,国内大部分自动变速器依旧靠进口。在这个领域,德国采埃孚、日本JATCO以及日本爱信都是世界领先的企业,它们把持着中国大部分自动变速器市场。由于自动变速器大部分依靠进口,并且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极为严重,造成了我国很多自主品牌企业自动变速器出现货源稀少的局面。据了解,江淮宾悦、比亚迪F6等自主品牌中级车都因为无法购买大量的自动变速器,或全部改成手动变速器,或推迟上市。跨国公司的垄断直接影响了自主品牌的竞争力。

电子控制系统是汽车的“大脑”,但众多国产汽车的“大脑”却完全由跨国公司控制。我国汽车电子研发基础十分薄弱,缺少原创技术。汽车电子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动力总成、底盘控制、车身控制、主被动安全、汽车网络、通信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而这些细分领域几乎都被外资所垄断。例如车用传感器被西门子、博世、霍尼韦尔等公司把持,我国每年从这些企业进口传感器达50万套以上。在汽车电子领域,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被外资占据,而这50%的市场都是依靠核心技术的市场。

以上是外资垄断最为严重的三个细分领域,中国的反垄断指向这三个领域的可能性非常大。其中,由于自动变速器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且多数依靠进口,很可能第一个遭遇反垄断调查。

记者感言:

应时刻做好反倾销准备

反倾销是WTO各成员国享有的权利,面对某些跨国公司不利于我国产业安全的举动,零部件企业理应勇敢拿起反倾销武器。但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多思考的都是如何应对国外企业对我们的反倾销调查,却忽视了利用这一武器来保护自己。

实际上,看看我国零部件企业遭遇反倾销调查的案例,再反观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种种垄断行为,它们的很多做法并不都规规矩矩,低价倾销的趋势已经显现出来。尽管目前如何认定进口零部件构成倾销尚无定论,但国内零部件企业应该时刻做好拿起反倾销武器的准备。

做好反倾销的准备,要透彻领会WTO贸易规则,在这个基础上冷静分析、仔细应对,这样才能够在调查中做到有理有据,成功的几率由此也会大大增加。同时,进行对外反倾销调查,我国企业尽管没有什么经验,但可借鉴国外企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反倾销案例,学习借鉴其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不打无准备之仗。

从今年开始,我国将完善现有的汽车产业安全预警体系,鼓励国内企业发起针对国外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拿起反倾销武器,不仅可以威慑损害我国产业安全的跨国企业,也可以保护国内相关企业。即使一些跨国公司不构成倾销,但根据WTO协定规定,如果对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也可以采取保价和反补贴等措施。面对国外企业对我国不断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我国企业不能再沉默下去了,除了积极应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还应勇敢拿起反倾销武器,保障企业与整个产业的安全。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