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无锡安源失声之谜
作者: 子骐 来源: 汽车商业评论 日期: 2007年第12A期

无锡安源之病症

① 产权关系盘根错节,杂草丛生。
② 资本与管理的博弈.从未消停。
③ 精神追求与制度安排严重脱节。

在国内客车行业中,无锡安源算得上一个另类的例子。首先因为进步最神速,无锡安源从筹建到正式生产再到销量突破700辆,迅速跻身行业二线品牌,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绝对可称奇迹;其次因为战略最明确,无锡安源创业之初,明确了海外市场为主,兼顾国内市场的战略,也是其迅速崛起的法宝。无锡安源也借此巧妙回避了新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弱势,从中国客车产品在海外市场上比较容易获得竞争优势切人,迅速打开了海外市场的局面。

光凭上述两点,已经让很多国内新进入的同行自叹弗如。但是,无锡安源可能还会创出一个最短生存历史的纪录。这又将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3个月来,关于无锡安源的负面传闻不绝于耳。有点让我意外。因为之前我甚至认为肩负向行业领先的“三龙一通”阵营发动挑战重任的先头部队中,无锡安源必是抢滩的尖兵。

在疑惑重重之中,我向诸多接近无锡安源的人士求证。虽尚无定论,但其未来走向的大致轮廓已经厘清。

在无锡安源短短2年的发展历史中,一个以前大金龙副总经理、采购总监为核心的管理团队一直是无锡安源的中流砥柱和绝对灵魂。但是目前,这些率领无锡安源白手起家的精神领袖已经悉数离开无锡。曾经从金龙系投奔无锡安源而去的大队精英,如今鸟兽散尽,大部分正为谋得新职而劳碌。

无锡安源的那些雄壮誓言言犹在耳。但眼下,舞台上聚光灯下的明星主角却突然人间蒸发,只给观众留下一个背影。是什么因素导致无锡安源突然失声?又是什么力量让无锡安源接近分崩离析呢?

在对无锡安源的渊源、历程进行扫描般的回顾时,我愈加鲜明地窥见了这家行业新军自成立之初就有的先天缺陷。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先天不足,才导致了这家独特和另类的企业的神奇诞生和无奈终结。

在我看来,无锡安源的先天不足症状有三:

其一,产权关系盘根错节,杂草丛生。

在探究无锡安源的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位于无锡锡山镇的这家企业,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居然与数家上市公司有染。最早是厦门金龙,之后是上海复星,最后是安源股份,其间还穿插着多个资本玩家的身影,这使得无锡安源从一开始,股权架构就异常纷繁复杂。直到今天,无锡安源的真实股权架构仍然是一个未解开的谜团。

在多方资本力量卷入并数度周旋而形成的复杂产权关系,导致了公司治理的严重混乱。这种困难状况,已经远远超出我的想像。我认为这是无锡安源虽快速进步但不能善终的最重要原因。

其二,资本与管理的博弈,从未消停。

在复杂的股权架构下,无锡安源的管理团队心存侥幸,企图重演大金龙虽四方股东制衡,却意外让管理层灵活运作的神话。

据内部人士介绍,从无锡安源运作伊始,安源股份方面就许诺新的管理团队相当数量的股权,而这非常切中这些高层的心理需求。

但是,在几乎两年时间的运作中,这种假借股权名义的激励从未真正兑现。这根在眼前晃啊晃的胡萝卜,最终还是激怒了心存期望的管理团队。

无锡安源项目突然陷入僵局,绝非安源股份的有意安排,而是管理团队决意另立山头。

其三,栉申追求与制度安扫严重脱节。

更深层的一个原因是跟随高层而去的一彪人马,在无锡安源苦苦奋斗两年,但期望中的高薪、大位、股权最终都没有降临。这其中的很多人,都是毅然舍弃了原来收入丰厚、前景看好的职位,被少数人的个人领袖魅力打动并追随而来。

尽管无锡安源内部那种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的精神氛围能让很多人回忆起大金龙事业草创、激情喷发的那个年代,但精神追求无法替代制度安排。一个优秀的企业,不可能没有精神。即使有这种精神,如果没有制度安排,也无法保证内生组织能力,更无法赢得持久的胜利。

曾经被很多人看好前途不可限量的新建企业,挟行业王者之威,借骁勇善战之师,差点写成了行业新的奇迹。“凤舞安源”,那栩栩如生的凤首之标,几乎擦亮客车行业的一个全新时代。可是,那种热血做伙、啸聚山林、成就霸业的时代似乎真的一去不返了。

一家志向远大的企业,需要精神和信仰,但如果只有精神追求,离开了企业内部产权、管理层激励的制度安排,上帝也只能无奈坐视其逞强一时,昙花一现。

\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