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哈飞汽车迎来发展新机遇
作者: 刘成芳 朱志宇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08年06月30日

从去年年末开始酝酿的东哈重组,终于从曲折的拉锯战中走到尽头。

日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筹备组副组长、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谭瑞松高调宣布,即将成立的新中航集团不会剥离汽车业务,并将举全集团之力发展汽车。此话一出,表明了东风收购中航二集团旗下哈飞汽车一事彻底告吹。

这下,不少因东风的介入而陷入彷徨的哈飞人终于吃下定心丸,而哈飞,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和发展机遇。

坚持走有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作为国内汽车产业中最早一批自主品牌企业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汽车行业后,哈飞汽车就通过联合引进、自主开发,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创新之路。倘若追究东风收购哈飞的直接意图,其实就是填补其在自主品牌方面的弱势。

哈飞的自主创新是艰难的,但又是坚强而持之以恒的。在“军转民”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哈飞进入了汽车行业。从一个门外汉一点点做起,通过不断积累,哈飞成为一家踏实的技术型企业。如今的哈飞早已跨越“啃硬骨头”的阶段,开始向研发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挺进。在发动机、底盘等系统工程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哈飞并不是闭门造车。在坚持自主开发的前提下,哈飞汽车率先在业内开创了利用国际成熟资源、联合技术开发的模式。1999年,哈飞汽车与意大利宾夕法尼亚公司成功开发出哈飞中意微型客车,在市场上一炮打响。随后,哈飞又与宾夕法尼亚联合开发了路宝、赛豹等车型。

哈飞是有能力、有特色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关键是,它的能力,是建立在自强不息的基础上,它所采用的联合开发模式,也从来不是懒惰和依赖的借口。这种模式不仅帮助其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培养出一支优秀的研发队伍,并且使其研发能力、工艺水平、管理水平都有了质的提高。正如一位老哈飞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合作,通过学习不断获得提升,因为最终要靠的还是自己。

小排量汽车大有可为

作为一家以小排量汽车为主打产品的自主品牌生产厂家,哈飞汽车未来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排量车未来的前景。

2007年,我国排量小于1.3升的车型共销售164.39万辆,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市场占有率下滑5.7%。有部分人开始为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前景担忧。但从长远来看,在节能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之时,小排量车的大发展将是必然。

从6月20日起,我国成品油价格调整,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此后某门户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0%的人表示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更乐意选择排量较小的汽车。

在国际上,小排量汽车受宠的趋势更是日益明显。在一向喜好动力强劲、大排量车的美国,今年1~5月,高油耗车型销量大幅下滑,而1.5L以下车型销量却直线上升。

于是,通用汽车CEO瓦格纳也不得不感慨:“油价高涨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全球汽车市场正发生着结构性变化,小排量汽车成为新宠。这种转变不是短期的,而是永久性的。”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小排量汽车的春天”尚未来临,但小排量汽车的普及则是大势所趋。如果哈飞汽车能够保持目前的优势,坚持走“以我为主,中外联合”的开发模式,造精品车,并在营销上不断创新,再加上新中航集团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即使不与其他企业联合,仍然大有可为。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中坚力量

去年8月,国务院发布《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文件指出,200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其中,建设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其重要目标之一。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整车生产厂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哈飞汽车工业集团在带动地区经济方面功不可没。

目前哈飞汽车的发展,带动了黑龙江省一大批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和配套服务企业,形成巨大的汽车产业链条,在拉动当地经济、解决就业和税收上贡献巨大。有人说,如果哈飞和东风合资,东风很可能要求哈飞舍弃当地的部分零部件配套企业,或者要求完全采用自己的配套体系,如此一来,哈飞在东北布局的现有产业链条可能被斩断。此外,据了解,目前东风体系下的零部件企业还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中。

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哈飞若和东风合资,只能保留优势资产。一些不良资产,如利润偏低的锻造车间都不能进入合资企业,很多零部件企业将被剥离。他告诉记者:“这些工厂、车间的员工很担心。要知道,下岗了生计都是问题。” 倘若如此,东哈重组必将给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带来一定打击。

现在,东哈重组告吹,保持“自由身”的哈飞,在享受国家、地区优惠政策上将会处于更为有利的位置。与此同时,一个独立的哈飞,在振兴东北中更有分量,将对区域经济起到更大的拉动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离不开哈飞,未来哈飞仍将在振兴东北大规划中扮演重要角色。

\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