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7日,祝景成曾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的要道“工厂大街”站立30分钟,看到有7辆中国重卡驶过。祝景成是希比利汽车出口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前不久,他到俄罗斯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汽车市场调研。今年的5月7日,他在同一条大街连续观察2个小时,却未见到一辆中国重卡经过。经了解,西伯利亚市政府规定,4月15日~5月15日,一些交通干道限制某些大吨位的自卸车行驶,中国自卸车也在限行之列。
俄罗斯政策多变
从今年1月1日起,俄罗斯开始实施欧Ⅲ排放标准,直接受该政策影响的是中国、印度商用车。据介绍,国内多数重卡获得俄颁发的欧Ⅲ认证是在今年3月,但有效期一般到6月30日截止。受此影响,中国重卡出口俄罗斯大幅下滑。有重卡企业人士预测,6月中国重卡在俄销量同比可能下降50%。在俄期间,祝景成走访了三家中国重卡销售商。其中一家订购了40辆中国欧Ⅲ重卡。厂家进行新认证后,车价非常高,至今无法成交,目前正在谈判中。
俄对进口车市场管理日趋严格。过去,很多中国车以“灰色通关”方式进入俄境内。现在这种方式越来越难了。
据俄媒体报道,俄罗斯汽车质量检验新规则(下称"55项”)自7月1日起生效。新规则取消了对非《日内瓦协议》(1958年签订)成员国所生产汽车质检证发放实行简化手续的资格,其中包括中国在内。根据新规定,7月1日后,进口俄罗斯的汽车需要通过全部的质量检测程序。届时如不能通过“55项”质量标准认证,将无法进入俄罗斯市场。
有些中国汽车企业在俄筹建几年的汽车组装项目,现在迟迟不能获得批文,原先俄方承诺的工业组装税收优惠政策也无法获得。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副秘书长傅培昭说:“由于反对声音很多,俄罗斯166法案(该法案对中国车企在俄设组装厂有利)一直未获批。未来中国车企在俄建组装厂仍然受阻。”
背后的车企利益之争
俄罗斯开始实施更加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首先是出于环保考虑。2010年俄将实施欧Ⅳ标准。据了解,俄罗斯正在申请加入WTO,关于进口汽车相关的政策还将发生变化。
除了上述“桌面上”的理由外,俄政策变化的背后,还隐藏着一场俄中车企的利益之战。
“俄新政频出,矛头纷纷瞄准中国汽车。其成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有些人认为中国车企动了俄罗斯本土汽车企业的‘奶酪’,俄方对中国汽车有所抵制。”一位中国汽车行业管理者说。
2002年以来,俄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提高进口新车及二手车的关税,保护和发展民族汽车产业。有俄罗斯媒体称,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是用来“对付”中国车的。因为,中国汽车与俄罗斯本土汽车定位相当,大量价格低廉的中国车进入俄市场,对伏尔加等俄罗斯车企构成严重冲击。俄车企还曾上书俄总理,要求限制进口中国车。
有传言说,去年6月,中国一家汽车企业计划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州组装汽车的项目,虽然得到当地政府欢迎,却遭到时任俄总理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的反对。最终这个组装项目申请被拒。有俄官员私下说,之所以拒批该项目,是因为该项目遭到了伏尔加等俄罗斯车企的强烈反对。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中俄汽车企业明争暗斗,俄政策对中国车设限,使得中国车在俄销量下滑。与此同时,欧美日韩汽车销量大幅上扬,大面积抢占原为中国车占有的市场。斯柯达公司声称,今年前4个月,斯柯达品牌在俄罗斯销量激增75%。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日前宣布,今年前5个月俄罗斯市场销量共计84735辆,同比增幅超过100%。
有分析人士说:“在打压中国车企中,俄车企自己并未获得太多好处。相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原本已经在俄占据主导地位的日、欧、韩、美企业,地位进一步巩固,更加难以撼动。俄罗斯发展民族汽车工业之路更为艰难。”
相关报道:
俄市场各品牌销量增幅出现分化
2008年1~4月,俄罗斯进口汽车的销量继续高速攀升,增幅达到54%。
欧洲商业协会汽车生产者委员会的资料显示,2008年1~4月俄罗斯进口汽车的销量为66.54万辆,而去年同期的销量是43.9万辆。其中,雪佛兰Lacetti成为俄罗斯外围品牌汽车的热销品,超过福特汽车,位居第二,福特名列第二。
雷诺罗甘以销量2.64万辆、增幅35%占据了俄进口汽车销量的第三位。销量第四的是现代雅绅特汽车,其销量为2.54万辆,涨幅达100%。三菱蓝瑟X新款车4个月共售出1.95万辆,占据销量排行的第五位。
去年俄罗斯外国品牌汽车销量高达164万辆,比上年增长61%,销售金额比上年增长87%。
中国汽车去年在俄取得突破性进展,总销量为51159辆,占俄罗斯外国品牌汽车的比重由2%增加到3%。尤其是奇瑞汽车销量达37120辆,比上年增长245%。排名上升到第13位,引起俄汽车业界的关注。但今年情况出现逆转,形势可谓严峻。
今年一季度,俄进口汽车销量前10排名虽有变化,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幅,具体情况见下表。
据俄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总销量为10126辆,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所占外国汽车市场份额由去年的3%退回到2%,情况堪忧。形势较好的有长城汽车,销售2607辆,比上年同期的1087辆增长140%;比亚迪920辆,比上年同期的269辆增长242%。其他品牌销量几乎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文/ 祝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