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用户对中国重卡又爱又恨”。希比利汽车出口(北京)有限公司提供的俄罗斯重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俄用户对中国重卡印象不佳,但购买的愿望却很强。
近年来,中国重卡凭借自身优势大量进入俄罗斯。调查报告认为,中国重卡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价格便宜。中国重卡价格大约为西方同类产品价格的二分之一,相当于西方使用5年以上二手重卡的价格。第二,供货及时。从订货到交货一般为20~40天,俄本土知名重卡制造商卡玛斯却做不到。第三,驾驶室比卡玛斯舒适。尽管中国重卡有很多是上世纪80年代的车型,但仍比几十年一贯制的卡玛斯好。第四,客户可根据需要指定车箱尺寸。这是俄用户最喜欢的地方。车箱尺寸大可超载,超载将带来更多利润。第五,商品车运输距离短。中俄是邻国,通过边境口岸即可供货,无需装船远渡重洋。第六,技术比较成熟。中国重卡与西方发达国家重卡的差距越来越小,加上价格较低,具有相当竞争力。但是,中国重卡也给俄用户带来了很多麻烦和烦恼,上述优势正在被存在的问题一点点抵消。
调查报告举例说,2007年11月,俄罗斯专业杂志《汽车观察》用4个版面的篇幅,报道了中国重卡在俄罗斯出现的问题。该报道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一位俄罗斯用户使用中国某知名品牌重卡过程中的“探险经历”。这位用户怀着赚钱的愿望买了一辆中国重卡,由于频出质量问题,修了又修,至今无法使用,结果赔了200万卢布(约合8万美元)。该报道还附有16幅存在缺陷的中国重卡照片,在俄罗斯造成一定影响。
究竟哪些原因致使我国重卡在俄罗斯市场受挫?通过采访重卡底盘生产企业、专用车企业、行业协会以及业内专家,记者归纳出三方面原因。
海外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秘书长王焕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专用车企业在海外市场没有建立售后服务体系。由于专用车出口批量一般较小,出口地域也较分散,建立售后服务体系难度大。而且多数专用车企业规模小,不具备这个实力。
记者采访了几家出口量比较大的专用车企业,他们一般通过国家授权的进出口企业出口,由出口地外方代理商负责维修和售后服务。我国生产企业负责备件供应并对代理商进行培训。也就是说,我国出口的专用车一旦出现问题,由当地代理商负责维修和售后服务。
底盘是随专用车出口的,专用车出口到什么地方,底盘生产企业并不知晓,也就无法提供及时的售后服务。一旦底盘出了问题,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底盘品牌和声誉会受损。
进出口商追求短期利益
我国对汽车产品实行《公告》管理,专用车产品进入《公告》才能合法生产和销售。非法改装的专用车在上牌和上路行驶两个环节会受到阻截,一旦发生问题也比较容易追究责任。但专用车出口情况却有不同,生产企业主要按照国外客户的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达到出口国的认证标准就可以了。因此,专用车企业一般对接出口订单积极性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骨干专用车企业大都能够坚持按照相关标准法规的要求生产,当国外用户提出加长加高车箱尺寸等不合理要求时,会详细告诉用户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后果,劝告用户购买规范的产品。
专家分析,问题主要出在进出口商和边贸两个环节。少数出口代理商存在“赚一笔是一笔”的想法,追求短期利益。他们只顾组织出口和销售,没有能力提供服务,也不对售后服务进行妥善安排。为了追求低价便于成交,他们常常委托一些生产能力较差的专用车企业改装,导致出口的车辆易出质量问题。
此外;我国与俄罗斯的边贸十分红火,俄罗斯一些经销商经常压低中国重卡的价格,促使进出口商在我国委托生产资质较差的专用车企业生产出口产品。这些企业不了解出口国的地理、气候和使用情况,质量意识也不强,为了降低成本使用质量差的零部件,导致出口的专用车在使用过程中频出故障。边贸出口的随机性很强,重卡出口的交易情况很难掌握,给我国专用车出口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新车当“二手车”进口
希比利公司的工作人员在调查中了解到,俄海关怀疑2007年前8个月约有300多辆中国新重卡按旧车进口到俄罗斯,目前海关正在追查。据俄经销商估计,数量可能在1000辆以上。
俄经销商愿把新车当二手车进口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俄罗斯质量认证费用太高,二手车不用认证。二是俄经销商可以逃避关税。如果一辆新重卡要缴纳4万美元关税的话,按旧车报关只交2万美元,仅关税增值税就少缴6000~7000美元,可谋取暴利。
据了解,如果生产企业不在生产日期上造假,新车就无法按照旧车报关,也就不可能把新车当二手车出口。可见,中国重卡新车能够当二手车卖到俄罗斯,我国企业存在开“绿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