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前8月乘用车市场销量增幅放缓
作者: 李开君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08年09月22日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统计,今年1~8月,我国乘用车产销463.24万辆和455.03万辆,同比增长13.67%和13.1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8.32个百分点和10.9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国内车市2月、4月和5月、7月、8月均出现环比下降。今年1月,销量创月度历史新高。受雪灾及春节假日影响,2月车市出现回落。随着雪灾影响减弱,车市由3月明显回暖,环比出现较大增幅。由于3月增幅过大,4月车市作出调整。原先预计5月会继续攀升,但受到汶川大地震影响,5月车市再次回落。6月国内车市止跌回稳,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受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7月、8月再次连续下滑,8月甚至出现同比负增长。

单月销量首次同比下滑

据统计,8月乘用车共销售45.13万辆,环比下降7.56%,同比下降6.24%。继此前4个月环比下降后,全国乘用车市场总体表现仍较为低迷,且出现本年内月度同比的首次下降。此前几个月,尽管销量出现环比下滑,但都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这也是最近3年多来的首次月度销量下降。据了解,汽车销量最近一次出现月度同比下滑是在2005年2月,当时下降了26.3%,至31.86万辆,但当月数据受到春节假期的影响。

\

\

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只有SUV继续保持增长,其他品种同比均呈现下降态势,其中MPV降幅最为显著。8月,轿车销售34.46万辆,环比下降4.50%,同比下降7.42%; MPV销售1.32万辆,环比下降10.22%,同比下降30.58%;SUV销售3.51万辆,环比下降3.39%,同比增长18.54%;交叉型乘用车销售5.84万辆,环比下降23.50%,同比下降3.47%。

众多分析师认为,奥运会是导致8月乘用车销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奥运期间,厂家推迟新车上市,同时政府为缓解奥运会期间道路拥堵状况推出的汽车流量控制措施,也导致消费者推迟购车。另外,燃油成本高企以及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下挫,也是影响乘用车销售的重要因素。

\

消费增速回归平稳

对于今年以来乘用车市场的表现,来自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报告则认为,国内乘用车严重超前消费,造成市场超高速增长期已经结束。

该报告认为,自2002年以来,我国乘用车市场超高速增长持续了6年多,市场扩大了几倍。用过去日、韩汽车市场发展的经验公式,即R值(R=轿车平均价格/人均GDP)预测我国汽车市场今后的发展走势,其结果是,从2008年开始,乘用车发展速度将降下来。

据分析,当我国R值等于8时,千人轿车保有量将达到20多辆,而日本在R值等于2的1962年,千人轿车保有量仅有8辆,韩国R值等于2的1988年,千人轿车保有量为近20辆。如此可见,我国的乘用车严重超前消费,是把GDP再增长3倍以上时(最少还要十几年)才应该消费的轿车,在去年就已经卖完了。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有关人士认为,现在销量下滑不是乘用车市场进入严冬,而是乘用车市场发展速度回归到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状态。中国乘用车市场将告别20%以上的增长率。从2009年~2015年,预计乘用车市场的年增长率约在10%~5%,这在国际汽车市场上仍然称得上是高速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也指出,虽然今年前8个月国内汽车产销增长放慢,但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车市普遍低迷相比,成绩还算不错。预计全年仍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市场短期内难回暖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将大打折扣。除了经济大环境不乐观、信贷紧缩、政府与企业开支收缩等宏观原因外,燃油价格上涨也是重要原因。政府有关部门已多次发出燃油近期还要调价的信息,如果成品油继续提价,对于乘用车市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将延缓乘用车行业的回暖。此外,股市的大幅下跌导致财富效应丧失,对轿车特别是中高级轿车消费负面影响较大。

业内人士预测,9月乘用车销售同比可能仍是负增长,乘用车行业短期低迷将至少持续约3个月时间。

有人认为,今年我国的汽车销量将增长10%~14%,而去年的增速是21.8%,销量为879万辆。按这一预测,今年1000万辆的目标仍有可能实现。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的销售增长将继续放缓,增幅会低于10%。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有关人士则较为悲观。他认为,今年下半年很可能出现半数以上月份同比负增长的局面,全年市场增长率可能降到6%~8%。如果这样,今年1000万辆的产销预测将很难实现。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