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见证法士特厚积薄发40年
作者: 刘成芳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08年10月13日

编者按:从1968年建厂开始,法士特已经走过了40年。过去这40年,法士特从一家地处西部山沟的小厂,发展成如今重型变速器行业的世界第一(以产销量计算),可以说法士特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奇迹的背后,法士特走过了怎样的发展轨迹?又是靠什么造就了法士特的成功?在法士特建厂4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走进了这家企业,力图把一个真实的法士特呈现在读者面前。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适逢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原陕齿总厂)建厂40周年暨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改制成立7周年。法士特的历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民族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发展历程的写照。 

自9月以来,为迎接“三庆”(国庆、厂庆、公司庆),法士特在公司内部组织职工举办了一系列文体活动。没有像多数企业那样,举办声势浩大的庆典活动,也没有做太多宣传。由于处理得过于低调,外界很多人对法士特迎来40周年一事全然不知。 

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大开告诉记者,年初,法士特做了300万元预算,准备举办一台大规模、高规格的厂庆文艺晚会,以答谢主机厂、经销商。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李大开和公司其他领导共同决定,取消这台厂庆文艺晚会,把钱捐给灾区人民。加上其他捐款,法士特累计拿出800万元捐助地震灾区。 

李大开说:“说心里话,40周年是大喜事。我们原本也想好好庆祝一番,但是灾区受到的创伤这么大,把这笔钱捐出去,比举办晚会迎接建厂40周年的意义更大。”

1968年~1984
宝鸡山沟里走出来的老国企 

为纪念建厂40周年,法士特陆续向职工发放纪念画册、职工诗歌散文集、企业文化手册等一系列企业文化宣传书刊。 

日前,记者有幸提前拿到了这本名为《陕西法士特风雨四十年》的纪念画册。翻开画册,法士特40年的创业发展史历历在目。几代法士特人艰苦创业、风雨兼程、负重前行,用睿智和心血把一个地处西部的小工厂发展成全球最大的重型变速器生产商和销售商。

1966年,国家一机部根据中央“三线建设”的指示精神,决定在陕西省三线地区建立5吨军用越野车生产基地。一机部汽车局把筹建陕齿厂的任务交给北京齿轮厂。1968年,法士特的前身陕西汽车齿轮总厂(陕齿)在宝鸡市蔡家坡兴建,我国汽车行业第一家专业化重型变速器制造企业由此诞生。由于老厂诞生在小山沟里,时至今日,法士特职工仍然习惯地称宝鸡厂区为“沟里”。 

法士特现任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崔维克1971年入厂,作为陕齿第一批员工之一,法士特发展的每个阶段他都经历了。据他回忆,陕齿成立之初,工作、生活条件很差,工人们住在工棚和车间内。1973年之后,才陆续搬进家属楼。 

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陕齿人战天斗地、披荆斩棘,历时6年研制出我国第一代为军用越野汽车配套的5J80T变速器,实现了国产重型变速器零的突破。

1985年~1994
选择适合中国市场的技术路线 

1984年12月,陕齿从美国引进了双中间轴变速器制造技术,该技术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回首当年,李大开说,这一步走得很关键,是具有前瞻性的一步棋。正是因为有了这次技术引进,法士特成功找到适合中国市场的双中间轴变速器技术路线,为公司日后的快速发展进行了技术储备。当时谁也没能料到,20多年后,以该项技术为基础,法士特的双中间轴变速器已经占据中国重型变速器市场90%的份额。 

1985年7月,陕齿开始试制双中间轴变速器。同年,陕西省与重汽公司达成协议,将陕齿划归重汽公司管理。陕齿在西安西郊建立了第二生产基地。 

1987年12月19日,第一批共10台双中间轴变速器下线。崔维克等人把10台变速器送到重汽济南总公司,受到有关领导的热烈欢迎。同一年,陕齿3种齿轮出口美国,打开了出口创汇的大门。那会儿,我国外汇奇缺,陕齿能够走上国际市场,赚外国人的钱,职工们为之振奋。 

当然,光引进先进技术还不够,还要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陕齿引进的双中间轴变速器只有一个系列3个品种。多年来,法士特坚持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构思一代,每年都有多种新产品推向市场。到2007年,已经形成以双中间轴为主导,高、中、低档全面发展的产品格局,满足载重量2~60吨,挡位5~16挡的全方位覆盖,达到数十个系列几百个品种。 

到1992年,陕齿变速器销量一直不错,企业效益较好,职工们很满意。但好景不长,从1994年起,企业开始走下坡路,销量快速下滑。此后,岌岌可危的老陕齿走上了艰难的“求生”之路。

1995年~2000
李大开临危受命 企业开始改制 

1995年7月,李大开临危受命,担任厂长。1996年,陕齿开始潜亏,1997年~1999年明亏,1998年,连续4个半月发不出工资。职工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全厂笼罩在一片愁云中。 

陕齿为什么会走到如此地步?根源何在?如何才能将这家濒临破产的企业从泥沼中拯救出来?一系列棘手问题摆在了新任厂长李大开的面前。 

由于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法士特职工每个月都拿两三百元死工资,职工积极性低。各种行政机构多、复杂,企业包袱过重。这家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一路走来的老国企,显然还不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环境。李大开在摸索中发现,制约企业发展的根源不是别的,就是体制。企业要生存,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体制改革。 

从1997年起,以李大开为首的新领导班子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行全员合同制,取消干部行政级别,对中层以上干部全面实行聘任制。调整和精简组织结构,压缩和精简后方人员到一线生产岗位。否定传统国企分配制度,提出按照社会主义多劳多得、岗位责任大小和知识也是生产力三大原则进行分配,在一线工人中实行计件工资制。 

在进行人事改革时,李大开首先拿干部开刀并以身作则。身为陕齿干部的李大开的妻子和厂里两位副总的妻子是第一批下岗的人。领导起了带头作用,人事改革相对顺利地得以推行。 

为留住人才,李大开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提出,对大学生(进厂3年以内)保证工资,对有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发放津贴,为年轻科技人员集资盖房。这些措施给全厂职工很大鼓励,让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当时陕齿的大多数职工都没有离开企业,尤其是大学生和技术骨干基本留了下来,他们在后来成为法士特大步前进的中坚力量。 

上述改革措施的持续推进,为企业发展扫清了不少障碍。2000年,法士特实现从1997年亏损以来的首次盈利。 

2001年~2007
法士特公司成立 步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陕齿把2001年确定为“改革发展年”。这一年,陕齿总厂与湘火炬公司合资组建的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在西安成立。与湘火炬合作成功,为企业提供了资金和彻底改制的机会,使企业真正步入到市场经济环境中。

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后,年轻的法士特蒸蒸日上,步入了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1999年,陕齿总厂亏损高达2000多万元。2004年,法士特偿清了最后一笔贷款,全面还清了历史所有债务。当年,法士特完成工业总产值37.3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05亿元,出口创汇3301万美元,产销重型变速器20.04万台,重型变速器单厂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各项经营指标名列全国齿轮行业第一。

2005年,陕齿实现总体改制,更名为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当年,法士特以年销售收入25.05亿元跻身中国机械工业销售收入100强企业行列。同年,法士特跻身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在全国齿轮行业中,法士特是惟一一家上榜的企业。

2007年8月1日,法士特第100万台双中间轴重型变速器在西安下线。该年,法士特完成工业总产值6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各项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名列全国齿轮行业第一,重型变速器以产销量43万台稳居世界第一。

2008
重新创业年 兑现年初“不涨价”的承诺 

今年是奥运年,对于处于巅峰状态的法士特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

上半年,法士特集团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4.03亿元,同比增长33.67%;完成工业总产值40.73亿元,同比增长25.82%;累计产、销重型变速器297081台和331166台,同比增长29.73%和35.92%;出口创汇1125.88万美元。各项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法士特的销售目标是50万台变速器。前9个月销量已经达到42万台,提前完成了销售目标的84%。 

市场表现如此好,可李大开对记者说,法士特已经做好了“过冬”的准备。他分析,随着国内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重卡市场很可能不太理想。法士特将采取扩大出口、不盲目扩张、减少库存、改进工艺、开发新产品(客车、轿车变速器)等一系列措施抵御“寒流”。 

今年以来,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很多零部件企业开始涨价。年初,李大开郑重作出承诺,法士特变速器今年将不涨价。此后,法士特顶住压力,兑现了年初“不涨价”的承诺,获得整车企业一致好评。

 一家企业最辉煌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居安思危,法士特公司决定,以“自豪、紧迫、主动”为主题,确立今年为企业“重新创业年”。法士特人把过去所有的成绩、荣誉甩在脑后,从零开始,重新创业。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