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能够显著减少原材料及能源消耗,以及降低产品成本等诸多优势,再制造已经在欧美日等发达汽车工业国家广受推崇,部分企业再制造业务的年销售规模甚至达到了10亿美元以上,卡特彼勒(CATERPILLAR)便是其中优秀企业代表之一。
据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有限公司再制造服务亚太区政府事务与商务总监许德兴介绍,作为全球百强企业卡特彼勒集团的组成部分,卡特彼勒再制造服务(CAT Reman Services)已经拥有30多年的再制造经验,也是全球最大的建筑,矿用机械,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公司之一,再制造年销售收入在15亿美元以上(未包含铁路再制造业务),在全球建有18家再制造工厂,员工规模逾3000人。目前,卡特彼勒再制造产品主要包括:发动机部件、变速器及其控制部件、悬架及制动系统部件,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件,其再制造产品覆盖8000多个产品编号,年回收处理320万件旧件及处理6.2万吨废旧金属。
许德兴强调,再制造是基于回收的旧件,通过先进的清洗和修复技术完成二次加工,其本质是在生产环境中将使用过的产品还原到与新产品同样质量的制造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翻新或修理。事实上,再制造企业用于指导制造及检验的技术文件,也与加工新产品的要求一致。换言之,除了产品编号及价格不同外,再制造后的零件应该与新产品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能及质量标准。例如,卡特彼勒为再制造产品提供与新产品完全相同的质量三包及技术支持。
据许德兴介绍,通常,原材料占据大部分金属类零部件50%-75%的成本,采用使用过的旧零件,一方面,再制造能够大大降低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另一方面,旧零件原有的铸造、热处理及机加工等“附加值”,也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加工成本。总体而言,与全新制造的产品相比,再制造可降低产品价格50%左右。
许德兴补充说,虽然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但是再制造的技术含量及设备投入都非常高。首先,在清洁环节,除了传统的超声波清洗设备外,还需要更为先进的熔盐处置及无磨损喷砂清洁等先进设备;其次,在修复环节,则需要昂贵的激光覆层或熔焊丝喷涂设备大显身手;另外,与OEM零部件供应商一样,再制造企业也需备齐诸如泄漏测试仪、同位素测试仪及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用于严把“质检关”。例如,一套用于油泵或喷油器再制造设备的价格动辄几百万美元,乃至数千万美元,因此,必须要拥有一定的规模,才能转动再制造的赢利魔方。
卡特彼勒是全球最大的土方工程机械和建筑机械的生产商,也是全世界柴油机、天然气发动机和工业用燃气涡轮机的主要供应商。截至目前,卡特彼勒在中国投资建立了 11 家生产企业,制造液压挖掘机、压实机、柴油发动机、履带行走装置、铸件、动力平地机、履带式推土机及轮式装载机等产品。随着其产品在中国保有量的增加,以及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卡特彼勒于2006年6月开始在上海运作再制造业务,并于同年9月与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及机构签署了合作意向书,由卡特彼勒提供专业技术,以推进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许德兴说,位于上海临港的再制造公司将是卡特彼勒在亚太区重要的再制造基地之一,现有80多名员工,主要开展活塞、液压泵、水泵、曲轴及缸盖等零部件再制造业务。由于再制造在国内还属于“新生事物”,再制造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并不高,熟悉再制造技术及业务的人才也比较缺乏,因此,中国发展再制造产业亟需政策及舆论支持。另外,再制造工厂需要源源不断的旧件来维持生产。对某些零部件而言,仅中国市场回收的旧件还不足以产生规模效益,这就需要进口旧件来解决生产线“口粮”短缺的困境,但也由此增加了相关政府监管部门杜绝工业垃圾流入国内的难题。许德兴坦言,中国的再制造行业前景一片大好,但要最终实现美好的远景,需要中国政府给予大力的法规支持和优惠政策。在卡特彼勒最近公布的在华新增10亿美元投资计划中,也包含了再制造业务,卡特彼勒希望其在再制造领域积累的先进技术及成功经验,能够给中国汽车业带来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