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中国汽车工业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总结汽车工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更需思考中国由汽车制造大国迈向汽车产业强国的核心力量是什么?
汽车强国的基石是配套体系
汽车工业是典型的“金字塔”型产业,没有强大的零部件工业基础,汽车强国就是“空中楼阁”。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看,汽车强国的零部件与整车基本同步发展,欧美等国家的零部件工业甚至超前汽车工业。美国、德国、日本汽车工业的竞争优势离不开钢铁、机械、化工、零部件等行业的支持。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国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必须要关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与零部件配套产业是否有竞争力关系密切,汽车产业具有广泛的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侧向关联效应,包括原材料工业、设备制造业、配套产业等。汽车产业发展一定是与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的。有关经济专家指出,发展中国家往往采用集中资源配置,优先发展某一产业,但孤军奋战的结果往往不能一枝独秀。
清华大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欧阳明高对记者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依托相关配套产业的进步。目前,我国汽车传统技术配套能力弱是阻碍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一个瓶颈,混合动力汽车是在电控发动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发动机电控系统不好,将阻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认为,主机厂与零部件供应商要互相探讨产品创新设计,共同研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实现双赢,汽车产业进步必须依托模块化功能改善。
合资引进是必经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零部件企业引进国外的先进产品、技术、设备,使得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德尔福、博世等一批世界著名零部件跨国集团进入我国开办独资、合资企业,也带动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30年前,我国汽车制造生产能力非常薄弱,仅有的一些零部件企业多是小作坊生产,谈不上技术创新改造,基本不能为整车厂提供规模零部件供应。30年来,汽车关键总成和零部件产业在合资合作过程中硕果累累,一汽、东风、奇瑞等公司是合资引进的受益者。另外,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华投资推动了中国零部件产业的进步。如康明斯植根中国,将技术引入到中国,还成立了研发制造中心,带动了发动机行业的发展。据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洪杰介绍,康明斯中国业务从2006年开始了合作研发时代,计划到2011年营业额目标达到37亿美元,其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也已推向国际市场。
自主创新是根本
国内汽车零部件技术基础薄弱,缺乏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的基础,很难适应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竞争的要求,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是影响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据有关专家分析,发达国家零部件与汽车整车的研发投入比重大概是1.7:1,而国内仅为1:2,汽车零部件产业滞后于整车发展,零部件生产企业分散,专业化程度低,未形成规模经济,产品开发能力弱。
自主创新是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一汽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李骏说:“我们正在研究汽油机节能环保平台和电控系统,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EUP电控系统软件,掌控汽车关键总成,才能推进汽车商品化。”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爱莲告诉记者:“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产业强国的迈进,中国零部件必须实现自主创新。 万丰奥特已经为产业升级做好了准备,希望能抓住零部件产业从成长走向成熟的机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