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德国MAN集团,想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起发展史可追溯到工业革命之前,并与柴油机有着不解之缘。
MAN(曼)集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德国MAN商用车辆股份公司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是国际领先的商用车辆与运输解决方案提供商。2007年,公司约36000名员工,创造出104亿欧元的骄人销售业绩,共售出93000多辆货车和MAN以及NEOPLAN(尼奥普兰)品牌下的7300多辆客车及客车底盘。
先于工业革命的渊源
MAN集团将近250年历史的开端由GHH和MAN两家工业史上的知名企业共同谱写,这也为之后发展新技术打下了基础。这两大公司在分别经历了上百年发展壮大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来临却使GHH和MAN两家重工企业受到了不同的打击。在失去了大量海外业务和各项专利技术后,直到1921年,GHH在Paul Reusch先生的管理下得到了相应好转,并于当年接管了饱经战争风霜的MAN,成为当今德国MAN集团的雏形。
从1971年开始的30年中,MAN集团先后收购了当时业绩良好的Buessing制造公司进行相关业务的合并,还有Burmeister & Wain能源公司、B&W Diesel A/S公司、STAR Trucks公司、英国的ERF公司、NEOPLAN和Sulzer Turbo近十家大型企业。
如今,MAN集团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之一,其业务范围覆盖商用车、工业服务、印刷系统、柴油发动机和透平机械等工业高精核心领域,在世界120个国家有约6万名员工,2005年总销售额达150亿欧元。
柴油机发明的起源
众所周之,柴油机的英文为“Diesel”,说到这个词的起源可追溯到1897年,在MAN货车前身工作的Rudolf Diesel先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柴油发动机。从此,柴油机以他的名字命名。
1923年,世界首台车用直喷式柴油发动机在MAN公司问世,第二年其就将该技术应用到货车上,推出了世界第一辆直喷式柴油发动机货车。1979年,在涡轮增压柴油机上又应用了增压中冷技术。
目前,MAN凭借高品质的技术,除了为MAN货车、MAN和NEOPLAN公共汽车提供驱动元件外,德国MAN商用车辆股份公司还开发并生产工业发动机,为诸如轨道车辆、轮船、汽艇以及其它特殊用途车辆等系统提供动力支持。这些发动机包含各种级别,小到74.6kW,大到1156.7kW。此外,MAN还是其它车辆制造商的系统供应商,为各种路面车辆提供驱动元件。
不容小觑的商用车实力
1915年,MAN公司董事长Rieppel提出向汽车领域扩展的发展目标,翻开了MAN集团全新发展篇章,也拉开了MAN商用车生产的序幕。当时,MAN与瑞士已拥有近35年内燃机、货车和客车生产经验的Saurer以纽伦堡为总部创立了合资公司。仅仅两个月后,合资公司便开始在Lindau生产货车和客车。据资料显示,截至1915年底,倍受业界瞩目的合资公司一共生产了276辆货车的成绩,圆满地达到了双方的预期。
1921年MAN商用车公司被GuteHoff-nunghuette公司接管并重组。3年后举办的柏林汽车交易会上,其柴油发动机中连续开式燃烧室喷射技术引起了强烈反响,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但是好景不长,由于经济危机的阴霾开始笼罩全球,MAN公司1932年的全年产量仅为118辆。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要求如果在一年内无法扭亏为盈,总公司将关闭MAN商用车部门。在此压力下,纽伦堡工厂总监开发出新一代E型货车,并推出了111.9kW的柴油货车,其动力远胜于同时代的其它货车。因为采用了现代化装配线,该年的产能也一跃达809辆货车。
之后虽然经历了二次大战,纽伦堡工厂几乎被夷为平地,但经多方努力,不但完成了5000份的预约订单,还于1954年在慕尼黑Allach建立了新工厂,将产量扩大了3倍。现在Allach工厂已经是主要的MAN商用车制造基地。
MAN的两个重要品牌尼奥普兰(NEOPLAN)和斯太尔(STEYR)分别于1986年和1983年进入中国市场,现在已是享有中国市场较高占有率的公司之一。
1997年,MAN公司在中国设立其合法代表处——德国曼恩商用车辆股份公司/曼恩•斯太尔股份公司北京及上海办事处。2000年成立了金华尼奥普兰车辆有限公司,4年后又与陕汽合作签署了FA2000驾驶室冲压技术、底盘技术、驱动桥技术和FA2000货车项目许可协议。2006年又在中国投资兴建了亚洲首家MAN商用车中心。作为中国销售、服务的旗舰,MAN商用车中心拥有MAN公司全球统一的维修服务软硬件标准。去年还建立了MAN集团亚太营运中心,显示出MAN将进一步在中国市场业务的扩张。
1915年,从其生产的第一辆货车诞生开始,德国MAN商用车股份公司走过了一个世纪的路。在9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其经历了经济大萧条、二次大战等风雨,历经坎坷,才成就了今天在世界商用车领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