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商圈了地不造房,这样的事,人们早有所闻,汽车界也有类似的企业,也就是拥有造车证却全年产量为零。昨天,记者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去年,国内有13家汽车企业零产量。
业内人士表示,零产量说明这些企业的造车路并不平坦,而随着汽车产业新政策的出台,这些车企将随时有可能被亮起“红灯”。
8%的汽车企业零产量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红红火火,令国内众多汽车厂家争先恐后推新车,提升产能,取得了不菲的市场业绩。从2003年全国汽车销量300万辆到去年全国达900多万辆的汽车销量,5年时间,全国车市迅速长大,销量增长了2倍。
红火的市场引来了资本的大角逐。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3年时,我国整车企业还只有106家,而截至2008年,全国汽车整车企业增长到了130多家,但这么多的造车企业里,销量排名前10位的汽车生产企业,去年全年销售汽车共782.01万辆,就占到了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83%。
做一下计算题就可以发现,如果剔除前10名车企的那部分销量,余下的120家汽车企业,去年一共才卖了159.5万辆新车,只占总量的16.9%。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透露,从前年至今,我国有9家汽车企业为“零”产量,如果加上去年的4家零产量车企,国内100多家汽车企业的年产量也就几万辆、几千辆,有的甚至只有几百辆和几十辆。真可谓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2家浙商企业上了名单宝龙集团轻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沈阳富桑黑豹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通田汽车有限公司、常州英田汽车有限公司、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福建八闽汽车总厂、云南金马机械总厂。而2008年“零产量”的车企有4家,分别是武汉中誉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嘉陵川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云南金马农用车制造总厂和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探究一下,可以发现,吉林通田汽车、武汉中誉汽车等三家汽车企业与浙商有着很深的渊源。位于浙江温岭的上市企业钱江摩托曾于2007年9月1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吉林江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约定,拟合作投资重组吉林通田汽车有限公司。此举也被业内看做钱江摩托借此跻身整车生产行业的重要一步。然而,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后,去年年初,钱江摩托发布公告称,公司投资重组吉林通田汽车公司事项已告终止。
武汉中誉汽车有限公司也是由浙商投资设立的汽车制造企业。据其企业网站介绍,该公司一期投资10亿多元,2006年投产,形成产3万辆的生产能力,但其名单也出现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零产量车企名单中。而另一家浙商投资的青年莲花汽车有限公司,因其生产的首辆莲花竞速轿车已于去年12月6日在贵州正式下线,标志着这款车型已具备装配生产能力,理论上也就脱离了“零产量”的队伍。
造车,光有资本和雄心还不够
几年前,浙江曾掀起了一波民企造车热,因为没有生产资格,众泰、奥克斯、波导、钱江摩托等都先后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收购一些“壳资源”进入汽车业。但是,随着国家造车门槛的提高和市场的变化,奥克斯、波导等不少浙企,先后造车梦断。
“零产量的汽车企业主要是‘有公告,无产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由于没有摸准市场“水性”,或因造车门槛的提高,许多车企也就一直难以“破冰”。业内人士表示,汽车企业零产量,有点类似于房地产商的“只圈地不造房”现象。前些年,国内车市增长迅猛,不少企业也就争先恐后跻身造车行业,而由于造车企业取得造车资格并不容易,车企也就将国家赋予的生产资格看做“奇货可居”。所以,当年产销量只有零时,不少车企仍不肯退出汽车业。
但接下来,“零产量”的车企可能日子不好过了。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在网上发布公告,对新政《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车辆生产企业应当持续满足准入条件的要求,正常开展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对于停产或不能正常生产两年以上的车辆生产企业,国家主管部门应当对其特别公示,并对其重新进行准入条件审查。审查不合格的,国家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其准入许可,要求其限期整改。限期内仍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将撤销其准入许可。
看来,有了资金和雄心,车企还需要有消费者喜欢的市场产品,才能立足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