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年底正式启动的“家电下乡”工作,已为人们所熟悉。现在汽车也要“下乡”了,这还真是一件新鲜事。“汽车下乡”如何操作,补贴多少、如何发放、效果如何等问题,目前都尚不明晰。但回顾一下“家电下乡”政策运作一年多来的得与失,或许对“汽车下乡”会有借鉴意义。
从国家相关部门的总结和媒体的报道来看,“家电下乡”促进了农村市场家电的销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被提及较多的有五点。一是农民的购买力仍然有限,不能大幅提高家电销售量;二是农民抱怨可选的“下乡家电”品种太少;三是存在假货;四是补贴发放过程中有“猫腻”;五是售后服务保障难。
现在我们逐条来看:第一条,农民的购买力的确有限,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农民工大量返乡,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大量购买家电或更新家电的动力不是很大。仅有几千元的家电尚且让农民购买乏力,那么最少三四万元的汽车是不是更缺乏消费动力了呢?记者认为不能这样简单推断。家电多属于纯消费类商品,而汽车尤其是微客和轻卡等车型,对农民来讲,不仅是代步工具,还是赚钱工具。现在多点投资,可能一年半载就能赚回来。所以,只要政策到位,补贴吸引力足够,农民大量购买汽车的可能性很大。
对于第二条,因为“家电下乡”需要企业先投标,所以就不会让所有家电企业或所有家电型号都“下乡”。这一点,估计不会在“汽车下乡”的过程中发生。因为目前汽车的生产集中度已经比较高,同一车型的生产企业并不很多。另外,从国务院通过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来看,国家给予补贴的是轻卡、微客等车型,并不会指定某个生产厂家或某个型号。尽管如此,也有专家提出,“汽车下乡”的车型应该更多些,将皮卡、小排量轿车等都容纳其中,让农民有更多选择。
第三条,因为制造汽车比制造家电要复杂得多,所以假货现象在“汽车下乡”的过程中应该会比较少见,只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假汽车”坑农民的情况会杜绝的。
第四条涉及“下乡”的具体操作环节。目前“汽车下乡”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公布,如果按照“家电下乡”那样,农民购买汽车后,再返还补贴。一些人借农民的身份购车,骗得补贴的“猫腻”也难免发生。采访中,有微车企业表示,“直接补贴给厂家,然后统一降低车价”是促进微车销售最有效的办法,但这只能是企业的“一厢情愿”,统一降价何以做到“惠农”,而非“惠城里人”?所以,“汽车下乡”的补贴具体如何发放,真正惠及乡下农民,杜绝“猫腻”现象,管理部门还要费神思量一番。
第五条是关于售后服务。由于很多汽车的售后服务网络还没有延伸到县一级城市,远不如家电网络,所以这个问题对“汽车下乡”来说最为严重。车要下乡,网络先行,是汽车企业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综合来看,“汽车下乡”在很多方面比“家电下乡”更难操作,但前景非常看好,值得期待。
相关视角:
“下乡”政策要奏好“三部曲”
近来,“汽车下乡”引起汽车企业很高的关注度。与一些较早开拓乡村市场的企业人士交流后,笔者认为,有关方面最近在制定实施细则时,有必要对“汽车下乡”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作一番冷静思考,把政策落到实处,提高政策落实的效率,以使其起到应有的作用。
汽车下乡,让农民“知情”是前提,因为农民才是汽车的买单者。笔者今年春节回河南老家探亲时,曾向村里的大叔大伯们问起“汽车下乡”的政策。不料想,他们都是一头雾水,答曰不知此事。连地处中原的农村都不知道,更别说山里的农村了。国家拿出50亿元补贴农民购车,是有时间限制的,从今年3月1日到12月31日。有企业向笔者表达了担心:如果传播效率不提高,只怕农民刚知道政策,补贴期限就到了。笔者希望政府、企业、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把政策落在农民心头。
汽车下乡,有必要实行“普惠制”,扩大补贴范围。《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定,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不可否认,“换购”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能够提升农用车辆的安全性,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时提高环保性能。但又有多少农民舍得把还能使用的三轮汽车报废掉,再去买轻型载货车呢?此外,为什么“换购”就能拿到补贴,直接买一辆就拿不到补贴呢?笔者希望,对于购买轻型载货车,也应给予一定补贴,把实惠摊到所有购车农民身上。
汽车下乡,农民怎样才能领到补贴很关键。汽车下乡的初衷,就是想通过财政补贴激励农民买车。而选择在这个时候买车的农民,多半是看上了这点钱。因此,领取补贴的程序是什么至关重要。复杂了,农民看不懂,结果可能是领补贴难,不满情绪增加;简单一点,农民容易操作,结果会让企业和农民皆大欢喜。为此,笔者希望领取补贴的程序能简化、简化再简化,把补贴款顺顺利利地送到农民手头。
文/杨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