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主要生产销售车轮配件、排气管及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为主的汽车电子等产品,年销售规模约6亿元,其中90%来自海外市场。据悉,保隆现有国际市场客户达300多个,覆盖全球71个国家和地区,其气门嘴和排气尾管产销规模分别位列全球第一位和第三位。凭借轮胎气门嘴“小产品”成功跻身国际一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行列,保隆的成功经验也给本土零部件供应商如何做精做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营销创新 实现贸易起家
保隆可以说是白手起家,最初从事气门嘴等产品的国际贸易业务。与当时大多数小贸易公司一样,上海保隆也是通过挂靠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大企业”门下进行经营。不同的是,保隆在营销手法上非常超前。例如,1997年,保隆人就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及广告宣传,联系到了信息同样闭塞的拉美和东欧等国家,赢得了可观的业务,为企业转型做实业挖掘到“第一桶金”。1998年,保隆人已经频繁参加美国和欧洲相关展会,到海外市场第一线去展示产品、接触客户。2000年,保隆人又率先开始在国外设立销售子公司,到市场中去做市场,从而获得了进入主机厂原配的机会……。虽然,如今这些国际营销策略已成为不足为奇的“常规武器”,但是,正因为上海保隆能够步步领先,也为其在国际市场上“跑马圈地”赢得了先机。1998年,拥有稳定海外贸易订单的上海保隆以投资控股的形式在江苏江阴进行气门嘴生产。翌年,上海保隆在上海松江筹建工厂,为其实业化之路奠定了新的起点。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祖秋
海外并购 整合优势资源
2005年3月,以400万美元成功并购美国百年企业(Dill工厂)堪称上海保隆海外战略的神来之笔。Dill成立于1909年,是全球最早从事轮胎气门嘴制造的企业之一,1961年被伊顿收购,成为其空气控制分部,并于1964年搬迁至北卡州。谈到保隆并购Dill工厂的初衷,上海保隆总裁张祖秋说,Dill拥有通用汽车、福特、克莱斯勒及北美丰田等多家北美汽车厂商的原配业务,此前保隆也一直为伊顿代工气门嘴产品,并购可直接获得进入这些汽车厂的原配渠道。其次,并购后将部分低附加值产品移植到国内生产,还可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Dill工厂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上海保隆也可从Dill深厚的质量管理及技术开发能力中获益。另外,收购Dill还有助于提升保隆的品牌价值,巩固其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在品牌战略上,Dill品牌针对高端市场,保隆自有的Topseal品牌针对中端市场,通过分品牌运营,即可避免互相竞争,也能最大限度地覆盖市场,进而提升市场占有率。实际运营已证明,并购后9个半月,新公司便实现了扭亏为盈,并且不到3年保隆就收回了投资。
自主研发 提升产品能级
除了注重营销创新外,保隆也非常重视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技术应用。在气门嘴产品上,保隆成功应用三元乙丙橡胶取代纯天然胶,极大地提高了其抗臭氧性能。另外,上海保隆还通过自主研发全自动装芯机、智能测气机及自动配料等先进生产装备,有效提升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在做精做强气门嘴产品的同时,保隆并未放弃拓展产品线,以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增长力。围绕车轮配件领域,保隆从欧洲越来越严的环保立法中嗅到了商机,提前3年率先研发用锌合金或钢材料取代铅合金生产平衡块,为平衡块产品的市场拓展开辟了“绿色通道”。传统的不锈钢排气管主要用于高级跑车或改装车上,高成本阻碍了其在中高档轿车中普及的步伐。上海保隆瞄准了该商机,成功研发以304不锈钢代替传统不锈铁的新工艺,有效降低了成本,产品倍受市场青睐。2006年,为了进一步降低建厂用地及生产用工成本,上海保隆在安徽宁国建设了新的生产基地,上海保隆排气管制造业务也已全部移至安徽工厂,进一步巩固了其成本优势。
为了化解海外市场疲软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保隆提出了“着眼内部挖潜,提升产品能级”多管齐下的“过冬”战略。张祖秋说,原先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重点放在提高产能及效率上,现在脚步有些放缓,可以腾出精力对内部生产及物流等管理进行优化,通过内部挖潜来降低成本。同时,全球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不一,保隆将继续扩大在海外市场的覆盖面,去年底在捷克、波兰等中东欧市场增设了新的分公司,以确保在该地区实现销售增长。另外,保隆始终坚持投资研发高科技产品,以提升产品能级。2002年起,保隆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开发TPMS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在国外售后市场打开了一定销路,并有望于今年在国外轿车原配市场取得突破,将为公司销售收入带来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