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2009中国汽车工业知识产权研讨会”上,商务部条约法律司知识产权法律处处长陈福利表示,知识产权竞争是新“圈地运动”。他建议国内汽车企业利用目前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国内车企需高度重视知识产权
近年来,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与国外同行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屡有出现。不过,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日益得到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重视。各企业开始懂得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的成果,维护自身权利。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建立起以我为主的创新能力,产品更新速度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日益增多。目前,国内市场中商用车85%、乘用车25%的市场份额由自主品牌占据。
然而,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仍需加强。据陈福利介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德、日三国公司在国外申请专利的总数占全球所有公司在国外申请专利数的50%以上。“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地域性和排他性。经济发达国家的公司在国外获取专利,意味着他们在一定时间段和地域内,拥有独占、排他的竞争力。”他认为,知识产权是企业进入、占有和巩固市场的无形之手。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张小虞也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是参与竞争的有力武器。他认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谁拥有核心技术并及时取得专利、使之产业化,谁就能占得先机。
张小虞表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起步比欧、美、日等汽车发达国家和地区要晚得多。因此,中国车企急需加快知识产权发展步伐,设定积极的知识产权战略,提高自觉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
在国内汽车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张小虞提出,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各企业一开始便应特别重视知识产权问题。
国内车企面临获取知识产权的机遇
陈福利认为,未来企业通过占有知识产权以及对不同市场知识产权的布局将形成新的圈地运动。他希望国内车企可以利用时机,掌握更多知识产权。
在全球汽车市场、特别是成熟汽车市场普遍萧条的环境下,中国车市“这边风景独好”。今年年初,国务院率先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汽车产销已连续3个月在百万辆水平之上,创下历史纪录。
在陈福利看来,在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外汽车公司举步维艰以及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国内车企或可重新审视获取知识产权的问题。“在国外企业比较警惕的情况下,国内车企引进它们的核心技术比较困难。目前,他们遇到经济困难,从合作和共同发展的角度看,现在也许存在用资金换技术的可能。”他还补充说,国外一些先进的汽车技术和设计中的知识产权内容,也可以考虑通过合资合作或并购的方式转化和引进。
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未来有可能加快。在一些新兴市场,遭遇金融危机的跨国汽车公司出现市场萎缩甚至退出的局面。陈福利表示,中国车企在“走出去”过程中应该考虑如何实现合作共赢,如何保证知识产权要素先行一步。
知识产权突围在即
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制度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2008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
对汽车行业而言,陈福利建议行业组织牵头骨干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对全球市场不同产品知识产权状况进行摸底和分析。其目的在于了解目标市场权利人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内容,从而站在别人“肩膀”上进行创新,避免重复投入和研发。这样,中国车企也可在市场上防范侵犯竞争对手知识产权的风险,通过合作或技术许可等方式减少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
陈福利表示,尊重竞争对手知识产权的基础在于了解,中国车企可以考虑与竞争对手交换或交叉许可,实施知识产权突围战略。他呼吁,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应该经营有道,加强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既然知识产权有价值,是宝贵的财产,企业就应该把它纳入采购、生产、销售的经营全过程。”陈福利指出,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定位应该是链条式的、动态的。
当具有极强的知识产权意识、拥有一定数量的知识产权前提下,中国车企在处理知识产权问题上可攻可守。陈福利称,“攻”是指我们可以利用各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开拓海外市场;“守”是指我们在使用别人知识产权的时候,在尊重它的同时也要维护作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